“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什么算律诗?怎样来分析?

2025-04-13 01:11: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赋得古原草送别》属于五言律诗。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随意;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这只是他练习应付考试的一个作品,谁成想因这首诗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朝张固在《幽闲鼓吹》里记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当他读白居易的诗,当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此后这首诗便广为流传开来。按“赋得体”的标准,这首诗的结构可以说是严谨恰到好处: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际此诗妙就妙在──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我们一起来解读这首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一曲野草颂,同时也是对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的意蕴: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在熊熊烈火中去焚烧,为验证其生命力顽强。野火焚烧象征一种考验是说生命之艰辛;“春风吹又生”是说其顽强不屈,执著坚强;侵古道、接荒城则是说其无所不往,势不可挡。诗的前四句表现野草生命的顽强;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野草是一切生命的象征。最后表达送别之意,写出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又"字暗示离别乃古今人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