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怎么的一本书,里面介绍的是什么。

为什么里面有介绍类似圣诞老人的段落。
2024-11-06 00:40: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曾、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男,如双头号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海内经》介绍了海内名国的内俗习惯和上古的一些珍贵动物,以及古代的一些传说,语言生动,情节离奇,阅后回味无穷。《大荒经》介绍了大荒外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奇风异俗等等,令人爱不释手。此外,《山海经》还介绍了上古的天外来客、异邦奇曾等……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人们正确认识民族历史的同时,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它们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它们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我们特推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丛书。这套丛书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精选我国历代经史子集名著多种,以古籍名著今译的形式出版。我们首先重点选取我国古代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科技各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历史巨著,又兼及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选本。考虑到普及的需要,考虑到读者的对象,就每一部名著而言,除个别是全译外,绝大多数是选译;即对从该名著中精选出来的部分予以译注,译文力求准确、畅通,免去了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适应快节奏的时代,使读者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使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愿意去读,都能读懂,以便从中得到教益。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代著作,包含历史、地理、民族、神话、宗教、生物、水利、矿产、医学等诸方面。

《山海经》的性质,历代说法不尽相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东汉班固则列入术数类,而刘秀歆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始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

清《四库全书》也把此书列入小说类。近代鲁迅也认为此书是巫觋、方士之书。然而大多数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地理价值最高。

历代对《山海经》的地学价值的认识经历着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东汉时,著名的治水专家王景,从治卞入手治河,临行,明帝赠送给他的参考书中就有《山海经》。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引用《山海经》达80余处。以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王尧臣《崇文总目》皆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书。明清时代是《山海经》地学价值被贬时期,被说成"多杂以神怪"、"道里山川难考据"。至近代,顾颉刚作《五藏山经试探》,发表了许多极为精辟的见解,使人们重新认识《山海经》的科学价值。其后,谭其骧又作《"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经》中丰富的河道资料,将《北山经》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条一条梳理,并加以排比,考证出一条最古的黄河故道。此文的发表,进一步确立了《山海经》尤其是《五藏山经》在地理学上的科学地位。

《山海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众说纷纭。东汉刘秀《上山海经表》中,主张该书出于唐虞之际,系禹、益所作。以后《尔雅》、《论衡》、《吴越春秋》皆从其说。此说比现最早,流传时间也长。然而,北魏郦道先作《水经注》时已发现:

《山海经》编书稀绝,书策落次,难以辑缀,后人又加以假合,与原意相差甚远。开始怀疑此书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北齐《颜氏家训·书证篇》又据《山海经》文中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等秦汉以后的地名,认为绝非是禹、益所作。《隋书·经籍志》亦云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此后随着考古学与弁伪学的发展,禹、益之说日趋被否定。

当代学者较一致认为《山海经》是由几个部分汇集而成,并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但具体看法又不同,有学者认为《山海经》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以《山经》成书年代最早,为战国时作;《海经》为西汉所作;《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为东汉至魏晋所作。有的学者从《山海经》中《山经》与《禹贡》作比较研究,结论是《山经》所载出川于周秦河汉间最详最合,故作者当是这一地区的人。至于时代当在《禹贡》之后,战国后期。

《山海经》的今传本为18卷39篇,其中《山经》(又称《五藏山经》)5卷,包括《南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共21000字,占全书的2/3。《海内经》、《海外经》8卷,4200字。《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5卷,5300字。

晋郭璞作注,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

《山海经》中最具有地理价值的部分《五藏山经》,是全书中最为平实雅正,从形式至内容都以叙述各地山川物产为主,尽管也杂有神话,比例不大,无疑是一部早期地理书。

《山海经》记载的山川比早些时代《禹贡》丰富,其记载山岳共15000字,其篇幅之长,相当《禹贡》导山部分的14倍。《禹贡》所记山岳仅4列,而《山经》则发展成26列。

《山经》以山为纲,分中、南、西、北、东五个山系,分叙时把有关地理知识附雨上去。全文以方向与道里互为经纬,有条不紊。在叙述每列山岳时还记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状、谷穴及其面积大小,并注意两山之间的相互关连,有的还涉及植被覆盖密度、雨雪情况等,显然已具备了山脉的初步概念,堪称我国最早的山岳地理书。在叙述河流时,必言其发源与流向,还注意到河流的支流或流进支流的水系,包括某些水流的伏流和潜流的情况以及盐池、湖泊、井泉的记载。

《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

《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中山经》西达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山海经》记载众多的原始地理知识,有如南方岩溶洞穴,北方河水季节性变化,不同气候带的地理景观与动植物分布的特点。

《山海经》在物质资源分布的篇幅中,对于矿产的记载尤其详细,提及矿物产地300余处,有用矿物达七八十种,并把它们分成金、玉、石、土四类。希腊学者乔菲司蒂斯在公元前371-前286年所著《石头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质文献,但它记载的矿物仅16种,把这些矿物分成金、石、土三类。而与其同时代或稍晚的《山海经》所记的矿物种类是它的5倍,分类更细。《山海经》还注意到矿物的共生现象,并据其硬度、颜色、光泽、透明度、构造、敲击声、医药性等识别矿物的方法,及详细记述动植物形态、性能和医疗功效,因此《山海经》在矿物学分类上有突出贡献。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李约瑟说:"《山海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古人是怎样认识矿物和药物之类物质的知识。"

《山海经》在地理学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作者以《中山经》所在地区为世界的中心,四周是《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构成大陆,大陆被海包围着,四海之外又有陆地和国家,再外还有荒远之地,这就是世界。《山海经》的结尾指出:"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这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来看似乎是天真可笑的,但在2000多年前《山海经》的作者已认为世界不是不可知的,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是有极限的,是可以测量出的,这在研究地理学史上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但《山海经》也有其局限性。《山经》记载447座山,据考证,其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并能实指方位者,约140余座,不及总数1/3。而这140余座山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半数属《中山经》,另半分属南、西、东山经。就所记山的方向而言,整个经讲的大方向基本正确。在里距方面,除《中山经》所在的晋南、陕中、豫西、河、渭、伊、洛地区所载较为详细准确外,其他经中里距差别很大,可信度差。《海经》中记了60余个远方异国,但除了天毒、朝鲜等少数名称外,大都以当地人的形状命名,如结胸国、大人国等,显然不是真实国名。至于有关各国的形貌、起居与风俗,亦多传闻之词。《大荒经》中,诡谲荒诞成分更多,有地理价值的内容更少。

回答(2):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代著作,包含历史、地理、民族、神话、宗教、生物、水利、矿产、医学等诸方面。

《山海经》的性质,历代说法不尽相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东汉班固则列入术数类,而刘秀歆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始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

清《四库全书》也把此书列入小说类。近代鲁迅也认为此书是巫觋、方士之书。然而大多数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地理价值最高。

历代对《山海经》的地学价值的认识经历着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东汉时,著名的治水专家王景,从治卞入手治河,临行,明帝赠送给他的参考书中就有《山海经》。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引用《山海经》达80余处。以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王尧臣《崇文总目》皆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书。明清时代是《山海经》地学价值被贬时期,被说成"多杂以神怪"、"道里山川难考据"。至近代,顾颉刚作《五藏山经试探》,发表了许多极为精辟的见解,使人们重新认识《山海经》的科学价值。其后,谭其骧又作《"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经》中丰富的河道资料,将《北山经》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条一条梳理,并加以排比,考证出一条最古的黄河故道。此文的发表,进一步确立了《山海经》尤其是《五藏山经》在地理学上的科学地位。

《山海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众说纷纭。东汉刘秀《上山海经表》中,主张该书出于唐虞之际,系禹、益所作。以后《尔雅》、《论衡》、《吴越春秋》皆从其说。此说比现最早,流传时间也长。然而,北魏郦道先作《水经注》时已发现:

《山海经》编书稀绝,书策落次,难以辑缀,后人又加以假合,与原意相差甚远。开始怀疑此书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北齐《颜氏家训·书证篇》又据《山海经》文中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等秦汉以后的地名,认为绝非是禹、益所作。《隋书·经籍志》亦云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此后随着考古学与弁伪学的发展,禹、益之说日趋被否定。

当代学者较一致认为《山海经》是由几个部分汇集而成,并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但具体看法又不同,有学者认为《山海经》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以《山经》成书年代最早,为战国时作;《海经》为西汉所作;《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为东汉至魏晋所作。有的学者从《山海经》中《山经》与《禹贡》作比较研究,结论是《山经》所载出川于周秦河汉间最详最合,故作者当是这一地区的人。至于时代当在《禹贡》之后,战国后期。

《山海经》的今传本为18卷39篇,其中《山经》(又称《五藏山经》)5卷,包括《南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共21000字,占全书的2/3。《海内经》、《海外经》8卷,4200字。《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5卷,5300字。

晋郭璞作注,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

《山海经》中最具有地理价值的部分《五藏山经》,是全书中最为平实雅正,从形式至内容都以叙述各地山川物产为主,尽管也杂有神话,比例不大,无疑是一部早期地理书。

《山海经》记载的山川比早些时代《禹贡》丰富,其记载山岳共15000字,其篇幅之长,相当《禹贡》导山部分的14倍。《禹贡》所记山岳仅4列,而《山经》则发展成26列。

《山经》以山为纲,分中、南、西、北、东五个山系,分叙时把有关地理知识附雨上去。全文以方向与道里互为经纬,有条不紊。在叙述每列山岳时还记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状、谷穴及其面积大小,并注意两山之间的相互关连,有的还涉及植被覆盖密度、雨雪情况等,显然已具备了山脉的初步概念,堪称我国最早的山岳地理书。在叙述河流时,必言其发源与流向,还注意到河流的支流或流进支流的水系,包括某些水流的伏流和潜流的情况以及盐池、湖泊、井泉的记载。

《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

《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中山经》西达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山海经》记载众多的原始地理知识,有如南方岩溶洞穴,北方河水季节性变化,不同气候带的地理景观与动植物分布的特点。

《山海经》在物质资源分布的篇幅中,对于矿产的记载尤其详细,提及矿物产地300余处,有用矿物达七八十种,并把它们分成金、玉、石、土四类。希腊学者乔菲司蒂斯在公元前371-前286年所著《石头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质文献,但它记载的矿物仅16种,把这些矿物分成金、石、土三类。而与其同时代或稍晚的《山海经》所记的矿物种类是它的5倍,分类更细。《山海经》还注意到矿物的共生现象,并据其硬度、颜色、光泽、透明度、构造、敲击声、医药性等识别矿物的方法,及详细记述动植物形态、性能和医疗功效,因此《山海经》在矿物学分类上有突出贡献。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李约瑟说:"《山海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古人是怎样认识矿物和药物之类物质的知识。"

《山海经》在地理学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作者以《中山经》所在地区为世界的中心,四周是《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构成大陆,大陆被海包围着,四海之外又有陆地和国家,再外还有荒远之地,这就是世界。《山海经》的结尾指出:"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这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来看似乎是天真可笑的,但在2000多年前《山海经》的作者已认为世界不是不可知的,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是有极限的,是可以测量出的,这在研究地理学史上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但《山海经》也有其局限性。《山经》记载447座山,据考证,其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并能实指方位者,约140余座,不及总数1/3。而这140余座山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半数属《中山经》,另半分属南、西、东山经。就所记山的方向而言,整个经讲的大方向基本正确。在里距方面,除《中山经》所在的晋南、陕中、豫西、河、渭、伊、洛地区所载较为详细准确外,其他经中里距差别很大,可信度差。《海经》中记了60余个远方异国,但除了天毒、朝鲜等少数名称外,大都以当地人的形状命名,如结胸国、大人国等,显然不是真实国名。至于有关各国的形貌、起居与风俗,亦多传闻之词。《大荒经》中,诡谲荒诞成分更多,有地理价值的内容更少。

回答(3):

山海经分山经、海经、荒经三部分。
山经主要记述中土五方的山川物产和人情风俗,多有离奇之动植物,也偶有神话穿插其间。
海经和荒经描写的内容多有重复,多为异国风情与神话传说且语甚荒诞。山海经备受争议的地方多出于此。

海与荒是古代表示远离中原王朝距离的专有词汇,海在国之外,荒在海之外,可见都远在中土之外。也因为这个缘故,现代的很多YY学者都认为山海经是古代的全球地理志,试图将山海经中的地名方物往国外寻求解释。如此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说山海经中有圣诞老人甚至基督耶稣的记载了。

以下是关于山海经记载圣诞老人的说法:
在古代,身为中央帝国“冬官”的“丁令人”每年冬天都要赶着驯鹿拉的车,给作为“天下共主”的东方统治者进贡。只是因为路途遥远,欧洲一些国家把这些礼物在半路劫了下来。后来,这段往事中的“丁令人”逐渐演化成专给小朋友送礼物的“圣诞老人”。

回答(4):

山海经》简介
传说出于上古唐虞之际。据近人考证,应成书于战国或秦汉之际,非一人一时之作。西汉刘歆整理编定为十八篇,晋人郭璞为之注解。现存历代刻本甚多。《古今逸史》、《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丛书皆收入此书。《道藏》本十八卷,收入太玄部,其中第十四、十五卷缺佚。此书是我国古代神活地理名著。原书包括《五藏山经》五篇、《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十三篇。主要记述五方四海内外山川地理、风土民情、草木禽兽、物产矿藏,以及神话巫术传说等等。其行文叙事“诡诞汗夸,多奇怪傲傥之言”。自秦汉以来,此书广为流传。道流文士创作神仙传记及志怪传奇小说,多取材于此书。明人胡应麟称之为“古今语怪之祖”。自郭璞之后,历代校注此书之学者极多。清人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近人袁珂《山海经校注》,堪称最佳注本。

回答(5):

神话故事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