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蛩虫】别名千足虫、百节虫、百脚陆、篦子虫、燕山蛩等,也称“北京山蛩虫”
体长而稍扁,长约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躯干计二十节。第2-4节各有一对步肢,自5节开始各有两对。臭腺孔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栖息潮湿耕地或石堆下、树木的背阴处,喜成群居,食腐殖质。也有伤害农作物的记录。分布我国各地。北方居多 特别是河北一带,主要集中出现在9月份。
山蛩虫基本没有天敌,在它的腹部有臭腺孔,会散发出一种难闻臭味,家禽和各种鸟类都不吃。山蛩虫不咬人,遇到危险的时候喜欢圈成一团,然后趁人不注意瞬间爬走。对于这种虫子不宜用手直接触摸,不仅是会散发臭味,更可能会导致人产生过敏的情况。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出现红斑,疱疹等。
山蛩虫栖息潮湿耕地或石堆下、树木的背阴处,喜成群居,食腐殖质,容易带来细菌。在山蛩虫经常出没的地方撒上生石灰后,其潮湿的生长环境就会变干燥,就不会滋生山蛩虫了。也可以用“三唑磷”喷洒,但皮肤过敏的人最好不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