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曲的歌词和曲调有哪些特色?

2025-03-29 12:00: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大曲各叠所配的歌词,有的全部是五言诗,如《陆州》;有的则五言、七言并用,如《伊州》歌的前两叠是七言诗,后三叠全部是五言诗。

大曲各叠的曲调,有的是原曲重复,有的是换头重复,有的是同一曲调的变奏,有的可能换新调。如《武媚娘》的歌共四叠,一至三叠为同一曲调重复;破共两叠,是另一曲调重复。

如:与《武媚娘》情况大致相同的还有《胡渭州》,这个曲子的歌是《胡渭州》调,破是《回纥》调。又如《秦王破阵乐》前后两叠,是换头重复。《韦卿堂堂》共六叠,可能是同一曲调的变奏。

问:唐代大曲与南北朝以来清乐大曲所用清商三调相比有哪些进步和发展?

此外唐代大曲各个乐段还大量使用了重尾的手法,即各段均有一个相同的叠句构成尾声。

唐代大曲主要是用同一宫调贯穿到底,但也较普遍地使用了犯调,即转调的手法。

早在隋代初年,音乐家万宝常就已提出84调的理论,也就是12个半音,每个半音都可当作调首,每调可构成七种调式,共为分属12个宫的84种调式。

但是,除宫廷雅乐外,一般歌舞大曲实际运用的,最多不过属于4个宫的28种调式。即燕乐28调或俗乐28调。

它与南北朝以来清乐大曲所用清商三调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唐代大曲使用转调的乐曲有武则天时期宫调转接角调的《剑器》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