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提问要有计划性,绝不能信口设问。每堂课应当围绕教学的目标,扣紧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出一个个准确、鲜明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与层递性,每堂课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结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方法要灵活,不拘一格。
就是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尤其是知识衔接的关节点和最能揭示本质规律的地方提出问题。比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中,对“杨二嫂”这个人物有这样一段描述:“圆规一面絮絮地说,一面愤愤地向外走,顺手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这里,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把这段文字中的“圆规”改成“闰土”是否可以?为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不可以。因为闰土不是那样的人。然后继续追问:这就提醒我们在对人物进行行动描写时还应当注意什么?结论:要注意“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也是描写特征性动作。
所谓思路转折处,就是教学内容或教师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破了常规,或没有按照学生既定的思路进行,学生对此自然难于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巧妙地设计提问,以达到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在高效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看似简单、随意,甚至是重复的提问却是处处紧扣学生情况,紧扣教学需要,有着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所以提高教师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能力必然伴随着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