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歌剧院的项目介绍

2025-04-13 10:32: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珠海歌剧院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位于珠海情侣路野狸岛海滨,建设工期为4年左右(2010年起建)。珠海市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选址于情侣路与梅华路交会处的文化公园东南角。
珠海市文化馆新馆坐落在拱北联安路北侧,其设计如一把“珠海竖琴”。
投资10.8亿元、日月贝、海岛上的歌剧院……这些关于珠海歌剧院的“关键词”珠海人并不陌生,这个1992年就正式立项的项目终于从纸上变为现实。今天,珠海歌剧院、珠海市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珠海市文化馆“一院三馆”奠基仪式在野狸岛举行,这些重大文化工程建成之后将提升珠海片区资源价值,结束珠海没有一座大型歌剧院的历史。
2010年4月27日,“一院三馆”设计单位与媒体举行见面会,他们各自阐述了设计理念并回答了各路记者的提问。 据悉,珠海歌剧院选址在野狸岛,规划用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5万平方米,投资估算约10.8亿元人民币。珠海市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项目位于情侣路与梅华路交汇处的文化公园东南角,面朝情侣路,东临香炉湾,与野狸岛隔海湾相望,规划用地面积约50335.94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6.5亿元。珠海市文化馆新馆项目位于珠海市拱北联安路北侧,项目占地面积95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895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
据悉,“一院三馆”总投资高达18.9亿元。 “日月贝”设计灵感来源于名画《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这个爱与美的女神是从贝壳里诞生的,再加上日月贝只有珠三角独有,所以就有了日月贝这个理念。”
对于该项设计,中标方案设计师陈可石教授的诠释是:“在宇宙中,日月是最纯净的;在海洋里,贝壳是最美丽的。”他说,珠海歌剧院是目前中国唯一建在海岛上的歌剧院,在一望无际的蓝色海面上与郁郁葱葱的野狸岛交相辉映,可以创造出歌剧院建筑无比崇高的艺术魅力。
歌剧院设计方案突出体现了歌剧院建筑的原创性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来自“日月贝”这一独特的海洋物种,更对“贝壳”的形象加以提炼,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进一步表现空间的意义。 据歌剧院项目设计者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研究院设计室总工金国红介绍,珠海歌剧院将利用建筑外部的日光加工形成一定能量,以减少室内空调费用,而低碳环保将成为歌剧院的深化设计中的专项研究课题,以减少成本和能耗。
市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设计者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施蒂芬舒茨说,“两馆”设计将适应珠海多种气候条件,外立面尽量采用封闭空间,墙面处理尽量少用玻璃,以减少空调能耗,另外,“两馆设计”将启动 “太阳能计划”,充分利用珠海日照时间长的特点,用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实现“低碳环保”。
市文化馆的设计“由功能决定形式”,将有限的使用空间发挥到极致,采用将建筑物与山相连、屋顶绿化等方式以降低能耗,将“竖琴”建成一个节能环保建筑, 据金国红介绍,珠海歌剧院大剧场上方的观光长廊是项目的点睛之笔。“观众从这条观光长廊可以看到野狸岛四周的山海景色。”
他说,日月贝方案取自 “珠生于贝,贝生于海”,与珠海城市品味一脉相承,珠海歌剧院建成之后“日月贝白天呈现半通透效果,一到夜晚则像月光一样晶莹剔透,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珠海歌剧院都将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 “两馆”设计的海滨花园为东部的入口区,面山花园为西侧的休闲区,为访客提供了轻松舒适的休憩环境。将珠海市依山傍海的优越地理特征融入到两馆综合体的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珠海当地的海滨特色。入口广场上晶莹璀璨的“明珠”雕塑出自珠海古老的渔女传说。
大型展厅在竖直方向由中空相连,中空空间也呈螺旋状,与访客路线相呼应,飘逸而灵动。塔楼内部竖向空间与内向型走廊间有着连续的变化,创造出复杂多样的空间、光线及朝向的变换。这种灵动的设计原则在塔楼的顶层达到顶峰:访客透过大玻璃窗可以鸟瞰整个珠海。 剧院建筑是世界建筑界公认的“建筑之最难”,每一座大剧院都可以做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每一座高端大剧院都包含了本地的风土人情,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
作为珠海歌剧院的参建方,中孚泰文化集团在剧院艺术风格的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大众的认知中建筑外型往往是艺术风格最直观的展现,实质上在文化建筑中,内部的细节设计也十分重要。中孚泰19年专注剧院建设,贡献了我国十大剧院中的六座。在珠海歌剧院的内部装饰中,从舞台工艺、音乐、舞台机械、舞台灯光、控制系统等众多方面,处处散发着一种大海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