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洪武十四年先祖户部尚书张统及其弟翰林学士张总避红巾之乱由楚入蜀,已有600多年。目前我们查到的最早族谱是大清康熙40(公元1702年)年由华公之受二公下昌祖第八代孙张万年字允久编续的,华公后裔名录续添至“集”字辈,我桐梓高桥支系后裔名录列入其中。这是一部脉络传承清晰的族谱。上世纪80年代初,夜郎泥窝华公下受一祖后裔续谱,均无我桐梓高桥支系一祖后裔详细记载。我高桥支系从受二公至“宗”字辈已20代,约400余年,由于家道中落,无人参与续谱,列祖名录列入其他华公后裔续谱,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确是憾事。2005年4月初,花土大伯张绍明、坟湾幺伯张绍益商议、动员族中多人达成共识。后召集高桥支系各支族人,寻访各地宗亲,收集整理资料,续修新谱。因自张子全公下张金相祖落业苟五坝(今桐梓高桥),端祖、表祖、习祖三大房生息繁衍,族人众多,土农工商、党政军群都不乏代表。建宗立祠于高桥(今桐梓县二十中学所在地,故新谱定名为《贵州·桐梓·高桥张氏谱族〔张华—张福坤(受二)……〕张子全—张金相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