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挤奶密封
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已经开始品尝这种从母牛身上挤出来的乳汁了。当然,它最初的用途是哺育小牛。
即使一头健康的母牛,刚挤出的牛奶也有不少细菌混在里面。虽然很多现代化的牧场已经开始用智能的挤奶机器人代替人工挤奶,让牛奶从挤出来那一刻开始就进入密封储藏罐,减少接触外界所造成的污染,但直接喝未经加工的牛奶无异于和细菌们也来了次亲密接触,是一件很“冒险”的事。
所以,一般把刚挤下的奶先放进奶罐,迅速进行冷却,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长牛奶的抗菌性的持续时间。冷却过的奶,需要及时送到工厂加工处理。即经过滤、净化、冷却、均质、杀菌和包装等工艺,便成为人们日常饮用的消毒牛奶。
2、过滤、脱脂、均质
经过检验,无病无害的牛奶会直接由管道进入工厂内部,等待着它们的是最初的三道关卡,过滤、分离、均质的预处理。
过滤是牛奶净化的基础,“原奶”中微小的干草、饲料、毛发等杂质会在这里被剔除,这样的牛奶才算是“纯”的,没有“细作”混在其中。
3、分离
有点像游乐场里的告诉“旋转木马”,利用不同物质的比重不同,通过离心作用进一步去杂质,提纯牛奶。分离是加工脱脂牛奶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对牛奶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离心机分别能达到除菌、脂肪标准化和脱脂的效果。
4、牛奶产品预处理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均质。
新鲜牛奶中含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粒,由于脂肪比水轻,如果不加处理,脂肪粒会上浮,出现牛奶分层现象。
而均质设备利用高压突然释放压力的原理,把牛奶中的脂肪颗粒击碎,优质的均质机甚至能将脂肪颗粒粉碎至1微米以下,直径差不多是一根头发的几十分之一。这样能够保证牛奶中的脂肪粒不易上浮,让牛奶“浓度均匀”,不至于第一盒全是脂肪,第二盒清淡如水。
5、核心杀菌
过预处理的牛奶,已经没有了杂质,但依旧“菌物”缠身。杀菌,是牛奶加工环节中最重要的一步,经过了这一关的考验,牛奶才算真正得到了由外至内的“净化”。
如今,最为常见的牛奶杀菌方式主要有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处理(UHT)两种,通常来说,UHT对细菌的消灭更为彻底,因此保存时间更长。市面上见到的常温奶(不用放在冰柜里的那种)多半都是采用UHT处理的。
6、牛奶穿新服
奶从进入工厂开始到进入灌装机,完全处于“自闭”的状态,无法与外界接触。这样既可以抵御“外敌”入侵,也避免它本身因环境变化而“变坏”。
扩展资料: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乳蛋白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乳脂肪多为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极易被人体吸收;钾、磷、钙等矿物质配比合理,易于人体吸收。
消毒鲜奶和灭菌奶中蛋白质、乳糖、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基本上与原料乳相同,仅B族维生素有少量损失,但消毒奶的保存率通常在90%以上,灭菌奶也在60%以上。维生素C损失较大,但因它不属于牛奶中的重要营养物质,故而对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影响不大。
生鲜牛奶:未经杀菌的新挤出的鲜牛奶,在许多发达国家,生鲜牛奶是最受欢迎的,价格也昂贵。能够在4℃下保存24-36小时,这种牛奶无需加热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保留了牛奶中一些微量生理活性成分,对儿童生长有很多好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奶
牛奶是微生物活动的天堂。据试验在常温下把刚挤下的奶不做任何处理,过12小时,每毫升牛奶的微生物含量可达11.4万个,到24小时每毫升猛增到130万个。这就是牛奶为什么容易腐败的原因。所以,牛奶的消毒和保鲜技术十分重要。
一、牛奶的消毒 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把刚挤下的奶先放进奶罐,迅速进行冷却,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长牛奶的抗菌性的持续时间。冷却过的奶,需要及时送到工厂加工处理。即经过滤、净化、冷却、均质、杀菌和包装等工艺,便成为人们日常饮用的消毒牛奶。杀菌是生产消毒牛奶的一项重要工艺。一般都是采取巴氏消毒法(德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氏德于19世纪50年代发明的,故以此命名)。这种方法分低温和高温两种消毒法。低温消毒法是将牛奶放入专门的巴氏消毒器中,将牛奶加热至62℃~65℃,维持30分钟;高温消毒法是加热至73.8℃~76.6℃,持续时间1~10分钟,或82.2℃,时间不超过5分钟。然后迅速冷却到10℃。冷却的目的是防止残留的芽胞繁殖,并保持奶的品质。另外,使用土法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即用旺火煮后,在奶的表面迅速形成奶脂膜(以牛奶不溢出为准),犹如一块布盖在海浪上一样。从形成脂膜时计算,再煮15分钟,就能达到巴氏消毒法的效果。
牛奶的消毒必须严格掌握好温度和时间。不然,既达不到消毒的目的,还破坏了牛奶的营养成分。这是因为:一是长时间高温煮沸会使牛奶中蛋白质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从而造成蛋白质大量凝结和沉淀;二是鲜奶中的钙是以静电方式与酪蛋白相结合,形成人体可以消化吸收的酪蛋白钙,而长时间煮沸的牛奶与消毒牛奶相比,酪蛋白大约要减少20%,钙质多变为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钙盐;三是长时间煮沸还会使乳糖焦化分解,营养价值低;四是破坏了包括维生素A等多种维生素。因此,消毒牛奶原则上就直接饮用,不必再进行煮沸。如果需要加温的话,只要把袋装的奶牛放在50℃~60℃的热水中加热片刻,就可以了。
二、消毒牛奶的保鲜 消毒牛奶不易在常温下保存。牛奶最怕太阳光。在太阳光照射下,牛奶含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均会受到破坏,所以最好是避光冷藏。据试验,牛奶冷却到13℃,可保存12小时,因此,把暂时不饮用的袋装消毒牛奶,可放到电冰箱冷藏柜中,但不要放到冷冻柜中。因为牛奶一经冷冻,再加热化解,就会发生脂肪与蛋白质分离,出现凝固、沉淀,此时油脂上浮,奶味变谈,营养价值也有所降低。如果买回来的是个体户的奶,煮沸消毒后最好一次饮完,不宜继续保存。如果要保存,可用小口容器装好,密封存放,但时间不宜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