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I-III)经宫颈冷刀锥切术(即用手术刀锥切切除部分宫颈组织,以下简称锥切术)治疗后能有效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已成为共识。手术切除宫颈组织的范围起自宫颈病变区域以外的正常组织,呈圆锥形切除大部分宫颈及宫颈管黏膜。切除的组织皆有组织病理学诊断,并要特别注意切除边缘是否有高级别病变,进而明确诊断及CIN分级,指导下步治疗。本文就锥切术后常见的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 1、术后一般护理:出院后患者进食高营养、高蛋白、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忌食过度辛辣的食物,注意休息,尽量卧床,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活动;术后1周左右开始会有阴道排液,呈淡血性液体,可能会持续1-3月,这是因为锥切手术后宫颈的形状是重新成型的,在愈合过程中会有很多分泌物,分泌物如不及时清除一方面会影响愈合,另一方面会有感染的风险。此期间重要的是进行认真阴道冲洗,我院的经验是每次用36%聚甲酚磺醛溶液5ml兑200-250ml温开水(比例是1:40到1:50左右)隔日阴道冲洗。当然在经期和出现明显阴道流血时应停止阴道冲洗。此外,这期间应保持外阴清洁,禁性生活(建议禁欲3个月),禁盆浴及坐浴。另外,锥切术后由于盆腔充血,患者可出现下腹不适,小腹坠胀感,可持续3个月左右后缓解,这属于正常情况,不必过于紧张。 2、锥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①术后出血:锥切术后宫颈创面再次出血的病例临床时有发生,多为脱痂出血。这种脱痂出血常出现在锥切术后1-2周,并持续1-2周。对于患者来说,脱痂出血一般不需要处理,但如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者大于月经量,色鲜红,则应及时返院进行相应处理,如阴道填纱压迫止血。如果压迫无效则可能需再次宫颈缝合。 ②盆腔感染:由于宫颈创面组织坏死出血,破坏了宫颈及阴道的生理环境及其免疫功能,一方面为寄生在阴道宫颈的病原体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条件,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如果出现发热,下腹痛,阴道排液增多、浑浊、脓性、有臭味时,应及时就诊处理。 ③宫颈粘连:锥切术后宫颈创面在成型愈合过程中,如果阴道冲洗不认真,或手术时宫颈扩张得不足够,或术后宫颈填塞的时间不够长,就会发生宫颈粘连。如果锥切术后经血排出不畅,经血积于宫腔内引起明显的下腹痛,患者应及时就医。 ④宫颈机能不全:由于宫颈黏膜缺失、黏液分泌减少,再加之宫颈口松弛,宫颈对外界病原菌入侵的屏障作用丧失,下生殖道感染时病原菌更易上行扩散,引起内生殖道及盆腔感染,造成不孕的可能;另一方面,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由于锥切术后宫颈内口松弛,患者在孕期发生自然流产的几率较非锥切术者高,特别是在中期妊娠时,应注意有无明显的宫颈松弛和先兆流产的症状(包括阴道流血、腹痛等),必要时需要在孕12-18周行宫颈内口环扎术,以减少流产、早产的风险。 3、锥切术后病理的进一步治疗 ①切缘阳性: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学切缘状况,可能是CIN持续性存在或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根据切缘CIN级别,高危HPV监测、病人年龄、其意愿、随诊条件等综合评估后作出相应处理。如切缘为CINI,可观察,不予处理;若切缘为CINII-III,随诊3-6个月后复查液基细胞学检查,或再次宫颈锥切术。对于切缘为CIN III,无法重复锥切、无生育要求,且随访困难的患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若为原位腺癌,由于其病变的多灶性和跳跃性,建议积极治疗。 ②宫颈浸润癌:由于活检取材部位有限,锥切术的宫颈组织范围较大,可能出现锥切术前未发现的浸润癌灶。一般认为,术前是宫颈的癌前病变CIN III,术后病理是宫颈癌的可能性为5%左右。术后病理如为宫颈癌,可以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这些宫颈癌病人一般分期多较早,经过进一步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因此不要太紧张。 4、锥切术后的随访 CIN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阴性患者的复发风险明显减小,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宫颈锥切治疗已足够,无需其他进一步处理,但长期密切的随访仍是必须的。相关研究发现CIN锥切治疗后的复发多出现于术后2年内,建议术后第1年每3个月随诊1次;第2年每6个月随诊1次;以后每年1次随诊,连续10年,再回归到常规筛查过程。当然也可根据高危HPV感染的情况决定随访间隔时间。如对于高危HPV阴性的病人,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