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并非只能在平流层中飞行,而是在平流层中飞行会更加安全。
离地面最近的一层大气被称为对流层。因为这层大气所蕴含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远,温度就越低。日常生活中山上的温度比山底要低,也就是这个道理。
对流层中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较高,气体受热容易膨胀上升,高空中温度较低,气体遇冷容易收缩下称,于是便产生了循环往复的空气对流运动(此即对流层名称的来历)。地面附近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变低,其中所含水蒸气遇冷凝结,便容易成云致雨。
因此,对流层中既充满了气流运动,又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状况,所以并不是一个非常适合飞行的气流层。
相反,位于对流层之上的平流层,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其中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紫外线。因此,离地面越远,也就是越靠近太阳的空气,温度越高。也就是说,在平流层中,温度的变化恰好与对流层相反:高度越高,温度也越高。较高温度的气体较轻,在上面;温度较低的气体较重,在下面。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因此在平流层中,很少出现空气上下对流的状况,气流主要是水平运动,这也就是平流层名称的来历。
正因为在平流层中,空气对流运动很少,而且越往上温度越高,所以不会出现上升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的现象,因而,平流层中总是晴朗少云,能见度非常高。加之极少上下运动的气流,飞机在其中飞行不易出现颠簸。所以,现代航班总是在起飞后不断爬高,直至穿过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后,才开始水平飞行。
影响特别大,对流层受到天气的影响,而平流层不受天气的影响。
按大气中性成分的热力结构分层,根据大气垂直减温率的正负变化。
对流层平均温度递减率约为6.5k/km
对流层顶上到50km高度左右,垂直减温率为负就是平流层。
飞机平稳安全地降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