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中唱晚是什么意思

2025-03-24 10:27: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意思是“傍晚渔舟中传来歌声”。

本句节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

打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华美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叹。房屋密集,不少富贵人家,船只塞满了渡口,都是雕刻着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照。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来歌声,向彻彭蠡湖滨,雁群因寒意而长呜,到衡阳岸边方止。

扩展资料: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

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

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回答(2):

  渔舟唱晚:傍晚渔船传出歌声。为什么是“唱晚”而不说“晚唱”呢?
  《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一个骈句,对仗极为工整。出于对仗的需要,主语部分的结构有变化。分析一下:
  “渔舟唱晚”与“雁阵惊寒”相对,意思是“傍晚传出歌声的渔船”与“寒气惊飞的大雁”。这个意思完全可以说成:晚唱渔舟、寒惊雁阵。可是,晚唱渔舟和寒惊雁阵都是偏正结构,中心词分别是渔舟、雁阵。然而,渔舟不能做“响穷彭蠡之滨”的主语;雁阵同样不能做“声断衡阳之浦”的主语。只有“渔舟唱响晚归的歌声”才可以“响彻水滨”;“大雁受惊于寒冷发出的哀鸣”才可以“声断江浦”。
  在古代骈文和诗词中,往往有这样调整句式的情况。比如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实际上是“鹦鹉啄余香稻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