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疆域,最大的时候是永乐时代。 我们从东北开始。明时代,明朝的疆域包括了外兴安岭和东西伯利亚的很大一片区域。(属于努尔干都司等管辖)而这片区域的很大一部分,在明末就已经被满 清出卖,成了沙俄的领土(原属于明朝奴尔干都司的野人女真在外兴安岭以北地区被哥萨克赶的站不住脚,丢失大片国土,往南方逃到了辽东一带)(所以说明代丢失外兴安岭和以北地区的是负责该地区防务的女真,不是明朝中央政府)。不但如此,康熙{定语从略--我注}还同沙俄签订出让土地的《尼布楚条约》。将那些在明代是明朝疆域的外兴安岭和西伯利亚土地一并正式划给了沙俄。。永乐时代的囊哈尔卫所在地库页岛,康熙同样没有有效管理。以至于后来很容易就被日本和俄国侵占去。 下面说南方。永乐大帝重新征服了安南,使得交趾在明初和汉唐一样同为中国领土(呵呵,在明朝就丢了)。清却没有安南。大明的木邦宣慰司下辖33个大土司。统治着今天缅甸北部相当于大明一个行省的疆域。清有什么?清时代的木邦,清廷已经没有行政管辖权了。明的旧港宣慰司,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为大明在南洋的最高行政机构。清政府在南洋的行政机构在哪里?满喇加,是大明的殖民地{原来为暹罗控制,后为郑和建立--我注}。清有什么?锡兰山,永乐皇帝更换国王的诏书和是在那里摆着呢。实际上是内属国。如果勉强一点的话,大明的疆域可是到了斯里兰卡。 西藏。明清时代差不多。(其实明朝前期对于西藏的治权比清代大。 西域。明不行,不但比不上汉唐元,连清也比不上。{明在西域控制的地区仅仅限于东疆附近,比清差很多--我注} 但是明朝在南方和东北比满 清要多出数百万平方公里,综合一算还是比清时代要大不少。只有那些XY才会说满 清疆域如何如何是明朝3倍之类的。 (这里再次说明一下,比较疆域应该有一个比较公平的标准,反对信口开河。唐也好,汉也好,元也好,明也好,清也好,他的疆域总不是固定的。如果拿一个时代的极盛期和另一个时代的衰落期比较那么得出来的结果就非常的可笑。比如满 清,康熙时代的疆域是不应该包括准格尔的(准格尔成为满 清疆域是在乾隆24年以后的事情,将50年后的东西提到前面,……{省略字若干--我注}),也不应该包括西藏(西藏被满 清成功控制是在康熙59年派兵进入拉萨以后,这之前,西藏前后分别被准格尔和和硕特蒙古控制,而康熙61年玄烨就死掉了,从拉萨到北京书信往来都要半年时间,康熙怎么控制西藏?) 喀尔喀蒙古,大致就是今天的外蒙古,在格尔丹东征以前,并没有臣服于满 清。不过被葛尔丹逼迫投向了满 清而已,那个时候外蒙古实际上被葛尔丹占领,满 清成功统治外蒙古是昭莫多战役之后,葛尔丹死后的事情。不能任意提前。清疆域达到最大是在入侵中夏100多年以后乾隆年间的事情) ======================================== 以上是转贴的文章。 下面粗略计算以下,明和清比, 不足的如下: 西域少150万左右,(清新疆鼎盛时约200万,明仅仅有东疆50万) 蒙古少200万左右(蒙古的淹达汗是早永乐大帝去世很久后才归附明朝的,而此时明朝领土已经收缩了) 多出的如下: 东北外兴安岭被,北海(贝加尔湖--苏武牧羊的地方)附近面积不明,至少是100万;(原文说数百万,似乎有夸大之嫌。) 中南半岛的各宣慰司,至少100万; 南洋(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宣慰司以及满喇加等地,在100万-150万之间; ---------------- 最后得出,在全盛时期,明比清少仅仅不到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这没有包括属国。 明朝的属国遍布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亚除中国外所有国家(全盛期包括日本)、东南亚所有相对独立国家(初此以外都是明殖民地了)、南亚沿岸大部分国家(如锡兰,今斯里兰卡)、西亚部分国家、东非部分国家(如木骨度索,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等。 而清呢?仅仅是朝鲜、安南、南撑、暹罗、缅甸、琉球、苏渌、和西域几个小国而已
明朝疆域最大的时候东北地区包括现在的东北三省,蒙古国东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虽然有些地方几乎没有人居住,管辖的时间也不长,,大家可以对照今天的亚洲地图,看这片土地有多大,经过测算,比清朝疆域最大时候的东北多出大概400万平方公里,总的来说,按照版图最大的实际情况应该比清朝大的
明朝鼎盛时期面积有大约1100万平方公里,但是这个时期明朝是通过设立努尔干都司,管理东北地区(这个东北地区包括现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比现在大),设立乌斯藏都司管理西藏地区,统治不稳固,国力一衰弱,就失去对这些领土的控制力,在明朝大部分时期,它的控制稳定区域的面积大约600万平方公里。
关于明朝疆域的争论,谬误很多,首先是疆域的定义都不清楚,以至于把明朝最大疆域夸张到1100万平方公里。其实,明朝的疆域从两个铁的事实就可以判定了,一个是明朝数次大修长城,长城之外的土地就不属于明朝;其次是朱元璋的祖训,北京图书馆现存《祖训录》明抄本和《皇明祖训》明刻本。台湾出版的《明朝开国文献》和日本出版的《皇明制书》等书中也有收录。 《皇明祖训》之《箴戒章》录有朱元璋制定的对外策略: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即北元─蒙古)与中国边境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警备之。 不征诸国名列于后: 东北 朝鲜国 正东偏北 日本国 正南偏东 大琉球国(今琉球群岛) 小琉球国(今台湾) 西南 安南国 真腊国 暹罗国 占城国 苏门答剌国 西洋国 爪哇国 湓亨国 白花国 三弗齐国 渤尼国 可以看出,诸国,不征、可通商贸易,属朝臣友邦之列。 总的看来,明朝的疆域基本是在长城以内,明朝近300年的主要时间里,国土面积在350-500万平方公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