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尚

2024-11-06 22:33:1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临济和尚:
  临济和尚是临济义玄大师,唐朝人,临济宗初祖。
  幼负出尘之志,披剃受具足戒后,博通经论,精究律学。 首参黄檗希运,又礼高安大愚,于言下大悟,复还黄檗, 受其印可。继以行脚参禅,与大老交锋,故丛林有「临济游方,气吞诸方」之说。师接化学人之法有「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照用」等,机锋峻烈,生机勃勃;开创了禅宗史上最为卓绝、门风兴隆的临济宗,为中日禅宗主流之一。 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年)示寂,敕谥「慧照大师」。
  唐朝的临济和尚,使中国佛教史上一代禅佛学文化宗师。临济宗的开山鼻祖。临济独创一代禅风,在古印度佛学的基础上禅佛学文化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现象。自唐、宋、元、明、清历代演传,临济宗渐成佛学界最大的一支法脉,世人俗称“曹溪派列”,并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法国、瑞士等欧盟各国广泛传续,可谓法脉远盛,影响巨大。
  《中国佛学大字典》、钦定《四库全书》、《倘真定府临济玄转》以及赵孟頫旨书写的《临济塔记》均载;唐临济义玄,曹州华南人,俗姓邢氏,嗣黄檗,生于公元787年,临济宗之祖也。

  六祖慧能:
  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俗姓卢,祖籍: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出生在广东省新兴县,生活、传法于广东。
  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出家学佛。
  慧能于公元66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慧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哪里人? 来这里求取什么 ?」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后问道:「你是岭南人,哪里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这非凡的志向让弘忍刮目相看。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注意,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甚欢。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在慧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神秀是众僧中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慧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慧能叫去,为慧能讲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份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为躲藏“烦恼未断者”加害,他在广东四会一带的猎人中藏匿了整整15年,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才公开露面。是年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慧能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仪式。次年春,慧能离开法性寺,北上南华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 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开元寺(后更名为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言行记录能被称作 “经”,而一个宗派祖师言行录也被称作“经”的,慧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慧能圆寂于家乡新兴县的国恩寺,享年76岁。次年六祖真身迁回曹溪,供奉在灵照塔中。慧能在生前就深得朝廷的恩宠,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赐给慧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慧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赴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慧能去世后,更是名位加身。唐宪宗追谥慧能为“大鉴禅师”,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最后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学大家都先后为慧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记述他的事迹。

  守初禅师:
  《佛祖纲目》(云门偃法嗣云门第二世)
  凤翔传氏子。儿时闻钟鼓声。辄不食危坐。终日母屡试之。不喂亦不索。年十六剃染受具。游方参文偃。偃问。近离甚处。曰查渡。问夏在甚处。曰湖南报慈。曰几时离彼。曰八月二十五。曰放汝三顿棒。初罔然。至明日却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甚处。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初于言下大悟。遂曰。他后向无人烟处。不蓄一粒米。不种一茎菜接。待十方往来。尽与伊抽钉拔楔。拈却炙脂帽子。脱却鹘臭布衫。教伊洒洒地。作个无事。衲僧岂不快哉。曰你身如椰子大开。得如许大口。初便礼拜。即日辞去。北抵襄汉。乾佑元年。住洞山。示众。语中有语。名为死句。语中无语。名为活句。作么生是活句。到这里实难得人。只缘未达其源。落在第八魔界中。识得个不名不物。无是无非。头头物物。无不具足。道我得安乐田地。更不求余。凡有扣击。即便敲床竖拂。更不惜便施便设。便行便用。向恶水坑里。弄个无尾猢孙。腊月三十日。鼓也打破。猢孙又走却了。手忙脚乱。一无所成。悔将何及。若是个衲僧。乍可冻杀饿杀。终不著他。鹘臭布衫。又曰。言无展事。语不投机。乘言者丧。滞句者迷。于此四句语中。见得分明。也作个脱洒。衲僧根椽片瓦粥饭因缘。堪与人天为善知识。于此不明。终成莽卤。又曰。举唱宗乘。阐扬大教。须得法眼精明。方能鉴辨。缁素切缘。真妄一源。水乳同器。到此难分。洞山寻常。以心中眼。观身外相。观之又观。乃辨真伪。若不如是。何名善知识。夫善知识者。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方名善知识。即今天下那个。是真善知识。诸德参得几个善知识来也。不是等闲。直须参教彻觑。教透千圣。莫能证明。方显大丈夫儿。不见释迦老子明星出时豁然大悟。与大地众生。同时成佛。无前后际。岂不畅哉。虽然如是。若遇明眼衲僧。也好劈脊便棒。僧问。维摩掌擎四世界。未审维摩身存甚处。曰在阇黎后底。曰为甚么在学人后底。曰还我话头来。问如何是佛。曰麻三斤
  ○洞山守初禅师入寂
  守初。住洞山四十年。道遍天下。尝作随牛狗儿颂曰。家有一狗儿。呆小人难见。终日随牛去。未省使人唤。见客不作声。见人偏能善。拟议上门来。早是输他便。好好报禅师。须著精神看。任汝灵利人。不觉为死汉。淳化元年秋七月。无疾而化。寿八十一。夏六十五。

  丹霞禅师:
  一 弃选官访马祖 拜石头悟禅机

  天然禅师的姓名,籍贯和家世,都没有流传下来,是禅师自己隐去了,还是后来失传了,无法说明。“天然”是他入佛门后,老师给他起的法号。

  天然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准备求取功名,经过十年寒窗,己博得“举子”雅号。这一年,开科取仕的时间到了,天然心焦火燎似地向京城奔去。

  有一晚,在途中一个小店就宿,同店就宿的还有一位禅客。饭后,两人就随便聊了起来。禅客说:“仁者将去什么地方?”天然答:“到京城选官去!”禅客说:“噢,原来如此!你看这选官需吃多少苦,遭多少罪即使选上了,也不过是五斗米折腰罢了;说不定选不上,那不就前功尽弃了,倒不如像我们选佛的,有光明的前程,还可任性逍遥!”

  天然正为应科考而发愁,一听禅客发话,思想开悟好多,也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便急不可奈地追问:“刚才禅兄说的,选佛要到那里去?”禅客应声回答:“到江西去!那里有一位叫马祖的禅师,门下广聚高才,正是天下第一的选佛场所,仁者可立即前去,切莫迟疑。”天然想禅师不会说慌,便改变主意,折道江西,拜过禅客,便早早登程南下去了。

  天然马不停蹄地到了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拜见了马祖,马祖却给他介绍给南岳的石头希迁和尚。

  马祖,禅宗六祖慧能弟子怀让门人,姓马名道一,又称“马祖道一”,因弘扬禅学于江西,故又称“江西马祖”,在江西洪州得官吏支持,势力很大,称为“洪州宗”之祖,因称“马祖”。唐大历(公元766——779年)年间,住钟陵开元寺。

  石头希迁,慧能弟子行思的门人,在湖南衡山南寺,结庵于寺东石上,当时人称“石头和尚”又称“石头希迁”。怀让十分推重希迁,希迁与马祖的关系相当亲密,二人在禅的修行上,虽属同宗,但各有独特的接引方法。

  天然恭恭敬敬地拜见石头和尚,石头和尚给他安排在糟场当行者,主持炊食事务,前后三年,这期间,天然忍劳忍怨,起早摸黑,活都干得有条有理,但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而始终没有表现出来。

  有一天,石头大师吩咐众弟子,明天一早都带上工具,到大殿前除草。第二天,众弟子各带各的铲子,镢头,铁锨等工具,兴致勃勃地去铲草。可天然一个人却端着一木盆水在洗头,洗完头,有礼貌地走到石头大师跟前,右膝着地,左膝竖着高坐着,这叫“胡跪”,是西域梵僧传来的礼法。石头一看,了知其意,也该是天然大开悟的表现,于是便给他落了发,剃了须,还为他说了戒。天然己知目的达到,己是正式出家人,没等石头大师把话说完,就捂着耳朵,拔腿跑出寺外,一时不见了踪影。

  二 谒马祖赐法号 卧天津成丹霞

  天然一口气跑到了江西钟陵开元寺,去拜见马祖。可是,到了马祖禅堂,却没有立即去方丈拜马祖,而是拐到僧堂,见僧堂正中央供养着一尊圣僧,便“噢”了一声,一跃而上,骑到了圣僧的脖颈上,悠然自得地嘻笑着。僧众一见,莫不惊讶,迅速报告了马祖。马祖来一看,天然仍昂首前视,旁若无人。马祖面对天然,沉默了好久,才说:“呵,我子天然?”天然一听,“刷”地跳了下来,恭恭敬敬地给马祖行了礼,说:“谨谢我师特赐法号。”“天然”就此传叫开了。

  马祖问:“何处来?” 天然答:“石头。”
  马祖又问:“石头路滑,可否跌倒了?”
  天然又答:“要是跌倒,我就不来了。” 一番机锋,马祖点点头。天然了知自己的道行与地位,获得了马祖的印可。于是,又礼辞马祖,到处云游参访去了。

  天然先到天台山华顶峰,住了三年,后又到余杭(今杭州)礼见了国一大师。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北上洛阳,住到了龙门香山寺,与伏牛禅师结成了物外之交。

  不久,天然又移住洛阳慧林寺。这年冬天,洛阳气候,特别寒冷,为了取暖,天然把大殿里的木雕佛像,用利斧劈破成小块,烧了起来。寺僧十分震惊,对他虽无办法处置,却冷言热语撂个不停,天然不以为然,却笑着对僧众说:“我是火化舍利来取得供养呵!”僧众说:“木头哪里会烧出舍利?”天然悠然自得地回答说:“大家既然知道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说得众僧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有一天清晨,天然过天津桥,一到桥上,便横躺下来,仰面朝天,似乎在欣赏清风残月,碍了不少行人。恰在这时,东都留守郑余庆路过,侍从们大声呵斥,向前开道。到天然跟前,他依然故我。郑余庆只好停下车马,派人去询问,天然却仰面朝天慢慢腾腾地说:“无事僧,无事僧。”郑余庆知道后,十分惊异天然的行为,并很赏识他的胆量和气度,不但没有加罪,还赠送给他一捆缣素,两身衣服,每月由官府发放米面。郑余庆的作为,一时轰动洛阳城,天然的名气愈来愈大,洛阳人有不少都来归依于他,愿受赐教。

  元和十五年(公元815年)春天,天然厌倦了洛阳的城市生活,他对弟子们说:“我现在向往山林水泉。”于是,离洛阳南下,在邓州南阳的丹霞山结庵而居。洛阳僧众,随他而去的,有三百人之多。这样一来,将庵扩大成寺院,取名丹霞寺,成为天然在此,传禅说法的地方。

  天然弘传的禅法,虽受希迁,马祖之传,但不相同。在僧众面前,从不赞佛颂祖,而是随意的呵佛骂祖;他甚至公开在禅堂上对弟子们说:“今天你们大家,各有一座具地,更怀疑什么?禅可是你解的物?岂有佛可成?佛之一字,永不喜闻!”“善巧的是文殊,方便的是普贤。今天的学者,纷纷扰扰,都是参禅问道。我这里无道可修,我法可证。若识得释迦就是一位老凡夫,是你们自己去看待,不要一盲引众盲,把人们引到火坑里!”天然的话,弟子们听了,细品味,倒很真诚,在众多禅家中,“天然禅”独树一帜,从学者众。

  天然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六月的一天,告诉弟子们说:“准备好沐浴,我要走了!”于是,沐浴后,戴着草笠,拄着策扙,穿着草鞋,一脚落地,一脚还未落地就坐化了。享年八十六岁。月善部员外郎刘轲撰碑文记其功德。皇帝下诏谥“智通禅师?”塔号“妙觉”。

  德山禅师:
  法号宣鉴,俗姓周,出家於性空寺。他精通律藏,熟悉诸经,善解《金刚》,时人称之为「周金刚」。
  德山本不信禅宗,曾对人说∶「出家人千年学佛威仪,万年学佛细行,犹难成佛。南方的几个魔子竟敢胡吹大气,说什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必要直捣黄龙,毁其老巢,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肩扛《青龙疏钞》南来,欲与禅僧一决胜负。
  德山一日行至沣阳,不禁饥火难耐。正巧有一老婆婆在卖点心,德山遂忙奔上前,买点心充饥。那老婆却故作刁难,问德山道∶「你扛的是什麽?」德山回答∶「是《青龙疏钞》。」老婆又问∶「讲的是什麽?」德山回答∶「讲的是《金刚经》。」老婆婆道∶「我有一个问题问你,你回答上来我就给你吃的,如回答不来,就不给你点心吃。」老婆婆随即说到∶「你那《青龙疏钞》既是讲《金刚经》的,那麽我问你,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不知你想点的是那个心?」德山无话可说,回答不了老婆婆的问题,只好忍饥挨饿上路去了,不久来到了龙潭寺。
  龙潭寺方丈名叫龙潭。德山来到法堂,见空无一人,便大声说到∶「龙潭是我向往已久之地,谁知来到之后却既不见龙,又不见潭。」龙潭刚好来到,接著说道∶「你现在到的地方难道不是龙潭吗?怎麽说什麽都没看见呢?」德山无主言以对,遂请求於此短居几天。
  一天,德山陪伴龙潭於堂上闲话,不知不觉已经夜深。龙潭遂道∶「天太晚了,你该回去休息了。」德山便出屋而去,随即又返身回来说∶「天太黑,路不好走。」龙潭点起灯笼,作出递给德山的样子。德山急忙伸手来接,不想龙潭撤回灯笼,一口吹灭了。德山大悟,倒身便拜。龙潭问∶「你见到什麽道理了?」德山回答∶「从今之后,我再不会怀疑禅宗和尚的舌头了。」第二天,德山将带来的佛经疏钞取出,在法堂门前烧毁了。当其点火之时,德山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於太虚;竭世枢机,似一点投诸巨壑。」意思是说,人的知识无论多麽通玄奥妙,与自然相比,简直就像一根毛、一滴水而已。此后,德山住沣阳三十年,不但不再调毁禅宗,自己反成了著名的禅僧,培养出许多禅门弟子。

  清峰和尚没有找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