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一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皇帝往往更信任自己的舅舅,而不信任自己的叔叔。
这是为什么呢?
叔叔是属于皇帝父亲的兄弟,自然跟皇帝都是同姓家族的,在身份地位上本身就比舅舅高,而且如果一旦发生兵变,谋朝篡位大臣们也觉得顺其自然,无所谓。毕竟都是同姓家族的事情。而历史上侄子被叔叔篡位的,最著名的莫过于明朝的朱允炆和朱棣这对叔侄了。
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会被叔叔朱棣成功夺取皇帝的宝座,成功的原因有这么几点。第一建文帝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儒家教育,性格优柔寡断。而且辅佐他的按个大臣也都是“书呆子”,在打仗方面根式纸上谈兵,只会说根本没有作战经验。反之他叔叔朱棣就不同了,朱棣从20岁开始就开始南征北战,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多年积累点人脉和兵权也是无法想象的大,单从作战经验这一块就是朱允炆远远比不了的!
第二个原因,是他爷爷朱元璋埋下的祸,按照正常惯例,太子朱标死后,按照顺位应该从他众多叔叔当中选出一人当太子来继承,而朱元璋竟然直接立朱允炆当了太子。这也引发很多不满,迫于朱元璋的压力,大家没表现那么明显!
第三,朱允炆在削藩的时候,手段确实太过笨拙,缺少策略。在这样的紧逼下,本来就憋着气的朱棣才会起兵造反!而如明朝靖难之役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其实并不少见。所以,古代的皇帝们对于叔叔们只有害怕,疏远,提防,根本不敢再重用他们!
那古代的皇帝们,为什么会重用自己的舅舅呢?其实也是三个原因。
第一,舅舅属于外姓人,如果舅舅们想要拉拢大臣们反对皇帝的话,难度很高,不好拉拢。第二,舅舅是属于皇帝母亲家里人,皇帝的母亲也不可能不替皇帝着想,也要为她自己的地位着想,她也会帮皇帝控制好这方面的。还有就是舅舅没办法篡位一旦篡位会被世人唾骂,唯一的可能性只有自立门户,篡位这一说几率很小!相对来说,外戚是可以信任的!
一个外戚一个宗室,两相比较,皇帝当然会重用外戚了!在古代,宗室享有继承皇位的权利,而外戚没有!历史是瞬息万变的,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皇家是无真情可言的,只有利益和无限大的权力!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只有保住这无限大的权力和他自己的江山,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亲情的话会看得很淡,只有保住皇位,控制好自己的亲信才最重要!生在皇家是一种幸福,但同时也是一种悲哀,自相残杀的事例比比皆是,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残忍地让你觉得他们根本不是亲戚,而是仇人。你无法想象宗室们为了坐上皇位各种的勾心斗角,斗智斗勇,谁心软谁就输了!
皇家的生活是可悲的,皇帝的叔叔们更是皇帝的绊脚石。如果皇帝的心不够狠,随时会被叔叔们篡位,成为阶下囚,所以说皇帝怎么可能重用叔叔们呢!皇帝只有把眼光放到这些外姓的舅舅们身上,想方设法收买这些所谓的舅舅们,委以重任,帮助他保住他的皇位,治理他的江山!所以对于我们平常老百姓来说,可能认为叔叔的话会比舅舅可能更亲切,而在皇家的话,叔叔还不及一个外人值得信任,这就看出来古代皇帝为什么不重用叔叔,而重用舅舅了!
其实不管是重用舅舅或是叔叔,只要是运用得当,叔叔或是舅舅不生什么异心,就会对国家朝政和发展有利,反之就会引起朝局的动荡。
舅舅毕竟算是外戚,他们承蒙皇帝的恩情自然会对皇帝马首是瞻。叔叔则不同,他本就是皇亲,一旦权力过大,自然会有谋反之心。
因为舅舅掌权后纂位的可能性要小很多,并不像叔叔那样本身就是皇族,遇到的阻碍会更大。
因为舅舅属于母亲那边的,他们比叔叔要忠心一些,叔叔大多数时候都是竞争对手,叔叔也会觊觎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