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上述哪种分类方案,所列出的各种岩石类型多数是一个大类,还需要进一步命名,确定岩石的变种。一般的原则是:
(1)以岩石中所含次要矿物(>5%)为前缀,例如闪长岩中含有10%的辉石,则该闪长岩应命名为辉石闪长岩;次要矿物不止一个时,按“前少后多”的原则排列,例如橄榄岩中含斜方辉石10%、褐色角闪石5%时,则该橄榄岩应命名为角闪方辉橄榄岩。
(2)对花岗岩的进一步命名可参考第三章“IUGS”分类的QAPF图解的上半部分QAP图,并结合上述(1)的命名原则进行。
(3)关于“玢岩”和“斑岩”的用法:对于具斑状结构的浅成岩、次火山岩,当岩石中的矿物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时,则在××岩的“岩”字之前加“玢”字,如闪长玢岩、安山玢岩;若岩石中的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石英、似长石类时,则在××岩的“岩”字之前加“斑”字,如正长斑岩、流纹斑岩、霞石正长斑岩等。也有人以岩石的酸度、碱度来划分,若岩石属中、基性或超基性岩时在“岩”字前加“玢”字;若岩石为酸性、碱性岩时,则加“斑”字。
(4)对于不具斑状结构的浅成岩、次火山岩,由于颗粒细小(微粒或细粒),需在深成岩名称前加“微晶”二字,以此区别细粒的深成岩。例如辉长岩的浅成岩,具微粒或细粒等粒结构时,则命名为微晶辉长岩。
(5)特殊矿物无论含量多少都应参加命名,如堇青石花岗岩等。
(6)特殊结构、构造也应参加命名,如似斑状花岗岩、晶洞花岗岩、石泡流纹岩等。
(7)岩石若遭蚀变且需要在其命名中加以强调时,需将蚀变矿物冠于岩石基本名称之前,如蛇纹石化二辉橄榄岩、绢云母化闪长玢岩等。若蚀变矿物有几种时也可称之为蚀变××岩。
此外,IUGS分类中另有几点原则:
(1)QAP图中Q≤5%称含石英××岩;
(2)APF图中F≤10%称含似长石××岩;
(3)在超镁铁质岩中斜长石含量≤10%称含斜长石××岩;
(4)具玻璃质的岩石,其玻璃质含量为0~20%时称含玻××岩;20%~50%时称富玻××岩;50%~80%时称××玻璃质岩。
(5)根据颜色指数(M′或称色率),分为浅色岩(M′=0~35%);中色岩(M′=35%~65%);暗色岩(M′=65%~90%)和超镁铁质岩(M′=90%~100%)。其中M′=M(见本章第一节,第17页)中去掉白云母、磷灰石、碳酸盐矿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