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段开始每一段就是作者读和欣赏的一个境界,看到捣衣的阿婆知道了什么是捣衣,读懂了诗的意思;自己家的山前山后是与诗词相对照,明白诗的意境;菊花和帆影是将个人代入诗人角度,了解诗人喜好体会诗人心情;最后一段就是跳出体会单首诗的局限,对比同题材但不同诗人笔下的不同感情表达,体味人生百态。
要作题归纳的话大致上为:
1、联系实际的生活——读懂含义;
2、现实的情景对照——明白意境;
3、诗人的角色代入——感受心情;
4、同题材对比参照——提升兴趣,关心诗人际遇,;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古诗,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体会诗人作诗时的心情和感受。(我今天做过这试卷,老师讲了)
1、联系生活实际,将古诗读懂读通。
2、想象画面,入情入境。
3、了解诗人身世际遇
4、不同诗比较读,体会感情 。
吟哦诗句,想象画面,体悟情感,对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