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之后是谁

嘉庆之后是谁
2025-04-13 15:09:58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清仁宗(嘉庆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腊塔氏。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习称道光帝。
  旻宁初名绵宁,他自幼好学、聪敏。嘉庆十八年(1813)封为智亲王。二十五年,嘉庆帝卒。绵宁继位,改名旻宁,是为宣宗。他即位时,正值清王朝日趋衰落,吏治腐败,武备废弛,内外交困。鸦片贸易甚为严重,不仅损害吸食者的健康,而且造成白银外流,引起银贵钱贱,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官吏和士兵也吸食鸦片,不理政事,不习武功。因此,一些开明官僚强烈要求禁烟。道光帝为挽救国家财政危机,也主张禁烟,多次下诏禁止鸦片进口,禁止自种自制。十八年(1838),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缉拿烟贩,整顿海防,颇见成效。但英国不肯放弃鸦片贸易,遂于二十年发动鸦片战争。但道光帝战守无策,幻想弭兵息事,将林则徐革职,改派琦善与英国议和。琦善擅自与英国签订《穿鼻草约》,答应割让香港给英国并赔款600万元及恢复广州为通商口岸。《穿鼻草约》签订后,道光帝又认为割地赔款有损尊严,又决定对英宣战,派宗室奕山与英军作战。奕山战败后,又与英国订立《广州和约》,其中规定清军退出广州,向英军缴纳600万元“赎城费”。之后,道光帝又派皇侄奕经驰往浙江,结果惨败。道光鉴于两次出师失败,转而一味求和。二十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随后又与美、法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道光帝在位期间,也曾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复书院,查保甲,但都收效不大。国内不断爆发起义。道光十一年,湖南、广西、广东的瑶民发动起义,还有山西先天教,北方白莲教和东南各省的天地会,也发动频繁的武装反抗。清朝逐渐衰落
  嘉庆忍了老乾隆和权臣和珅好些年,一上台就赶紧下令严禁鸦片(嘉庆元年1796),禁令是一道道颁布下去了,鸦片贸易却是一天天地繁荣起来了,东印度公司的工作报告里说:满洲政府禁烟令,“不过官样文章”,官员们“长久以来纵容鸦片私运以为发财机会”,所以“产品销路继续增长,毫无疑问。”道光接班后本也充满自信肯定比他爸爸强的,道光元年就下令重申严禁海关偷漏鸦片贸易,命令满族贵族阮元、达三(就是皇帝钦派去广东揩油的海关监督,)狠抓落实,结果这俩官油子只回答他八字方针:暂事羁縻,徐图驱逐。就是说,不急不急慢慢来,先不要激化矛盾。为什么要羁縻,要徐图呢?因为一大串的官僚利益满洲贵族利益拴在鸦片上,哪里能急呢?一拖就拖到了道光十一年(拖了10年!),皇帝急了,再下严旨,于是广东官员和满族特派员想出了应对之策:与洋船约定,每运入一万箱就必须要送数百箱给水师报功,严禁的结果是广东水师副将反而以军功升官成了总兵,“赏戴孔雀翎”。东印度公司于是又写工作报告说:满清政府的严令下达以后……今年(道光十二年)货量遂至四五万箱矣。英国在华利益代表义律还对道光皇帝有些担心,德国人郭士立告诉他,清朝皇帝愚蒙,朝廷命官多嗜鸦片,以贿赂扩张贩路,就肯定没问题。义律听了开心不已,于是委托郭士立作公关大使,果然再没遇到任何问题。到了道光十八年,禁烟十八年的道光看到的现状是:京官吸鸦片的,十之一二,外官不过十之二三,官员身边幕僚随从是十之五六,到普通吏胥则不可计数,从身份上讲,满蒙王公贵族到宫廷太监、护卫,还有军队士兵都有,从地域上讲,早已经深入内地,山陕甘肃商人到天津销货后,是肯定要带鸦片回去贩卖的,利润是万恶之源啊。
  林则徐大刀阔斧逼迫义律交出鸦片的时候承诺一箱鸦片可以给英商五斤茶叶补偿,结果最终总共收缴鸦片20200箱,价值800万两白银,道光顿时觉得心疼,哼哼唧唧地不答复,林则徐只好和邓廷桢等上奏说:所需茶叶十余万斤,应由臣等捐办,不敢开销。意思就是不会占用皇帝派到海关揩油得来的收益,道光这才放了心,马上批复:照所议办理!同时道光觉得拖延近20年的难题解决得如此轻松顺利,(实际上此时英国议会已决定发兵)顿时对所谓大英帝国满心地瞧不起,除了前线的邓、林等人,整个朝廷没有人去想去准备因禁烟而可能导致的战争后果,道光只是兴冲冲地夸奖说:卿等忠君爱国皎然于域中化外矣,所办可嘉之至!但是归根结底,道光不是真的反毒英雄,他在乎的只是林则徐吓唬他的事实:白银外流军事糜烂……所以虎门的热乎劲过去之后,穆彰阿为首的鸦片既得利益者给林邓扎针就开始有效果了。挖墙脚是朝廷大臣最擅长的,意志不坚的道光同时兼备糊涂的特征,他听信朝臣建议下令不许收缴烟民的烟具,接着在颁布的禁烟令中规定对鸦片吸食者只能由官方调查不许“检举揭发”,无疑这是对官僚集团中的鸦片吸食者的最好保护。林则徐在广东在虎门的成果没有得以在内地顺利推行。道光抠门的另一表现是极力伪装节约,裤子破了就要拿去补,可是补一条就要花费一千两白银。于是道光时常穿着带有价值数千两白银的补丁的裤子上朝,与大臣们议事;文武百官们也纷纷效仿,竞相找出些破旧的朝服来穿,也在自己裤子上缝些五颜六色的补丁来上朝议事,以示自己生活俭朴和为政清廉。结果,大清国的早朝列会,颇似一伙衣衫褴褛的乞丐们在那里开会,好像在讨论丐帮帮内大事似的。这群乞丐的头领帮主,自然非道光帝莫数了。最后,连道光自己看着都觉得不太体面,有碍龙庭观瞻,便龙颜震怒,狠狠地训斥了那些穿补丁朝服来上朝的大臣们一番。泱泱大国的一国之君的皇帝威仪,到了道光帝这里已荡然无存,丧失殆尽!
  禁烟有功的林则徐被发配新疆,而贪生怕死的满洲贵族琦善、奕山等人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当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炮舰一路北上,攻陷大沽口炮台,四千英兵攻占天津卫后,这位朝令夕改的道光皇帝,却骇破了胆,六神无主,仓皇失措,匆匆命大臣与洋人议和,匆匆签署了割让香港、赔款几千万两白银的南京条约。香港虽为弹丸之地,但也比道光龙袍上的补丁,不知要大几千万倍,那毕竟是老祖宗开创出来江山社稷,是大清国的一片疆土!你看道光帝平时连磨出了洞打了补丁的一件衣服都舍不得扔的人,反在割地赔款上咋就出奇的大方慷慨起来了呢?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没有康复希望,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合,宣读诏书,诏书上只有皇四子奕泞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道光死后庙号为宣宗成皇帝,史称道光皇帝。

回答(2):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回答(3):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回答(4):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答(5):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生于撷芳殿,为清仁宗嘉庆帝的次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在位30年(1820-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崩于圆明园,终年67岁。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的慕陵。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回答(6):

太祖 努尔哈赤 天命
太宗 皇太极 天聪 (崇德)
世祖 福临 顺治
圣祖 玄烨 康熙
世宗 胤缜 雍正
高宗 弘历 乾隆
仁宗 颙琰 嘉庆
宣宗 旻宁 道光
文宗 奕贮 咸丰
穆宗 载淳 同治
德宗 载湉 光绪
溥仪 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