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武松和宋江的战略不同;其二武松已经变了,变得成熟稳重;其三宋江身边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已经不需要武松了。
一、道不同不相为谋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就想改变梁山的未来,想带着梁山的兄弟们一起诏安。诏安这个战略在还没有上梁山的时候武松其实是赞同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流浪后,武松改变了诏安的战略,他认为诏安也是洗不清自己身上的罪名,是不通的一条路。
而当宋江在菊花宴里说“早诏安,心方足”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宋江,说: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这句话说的太关键了,宋江刚一出口,武松就立马说出了自己和众位兄爱的想法,宋江的心自然也是凉了一大半。
武松心想如果为了诏安,那么当初来梁山泊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简直就是自寻死路。而宋江则想如果不诏安,那么日后该如何发展,自己的名声又该怎样挽回呢?
两人在战略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两人都不愿意为了彼此做出妥协,慢慢的自然也就冷淡了。
二、武松成熟了武松当时在柴进庄上的时候是一个好朋友也没有,在庄里整天和人喝酒打架,简直就是一个叛逆的青少年。后来在自己生病的时候碰到了宋江哥哥,宋江给予武松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让缺爱的武松一下子感动了,两人义结金兰成为好兄弟。
后来武松打虎名声大震,接着又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而被流放,流放的路上认识了很多人,也杀了很多人。武松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叛逆少年,而变成了一个有经验的江湖人。
武松看人和识人的眼光开始变得尖锐,他不再因为一点小小的感动就义结金兰,也不会因为别人的一点帮助就掏心掏肺。
武松到了二龙山认识了鲁智深和杨志,武松从他们两个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他不再是那个一腔热血的叛逆少年,开始变得成熟稳重,懂得以长远的目光看事情和想事情,不再局限当下,他看透了宋江的嘴脸,他不愿意再为宋江做事卖命了。
三、宋江身边不缺人宋江当时是流浪在外,对武松这样的好汉是十分珍惜的,他想利用武松日后好提携自己,或者是成为自己的心腹。遗憾的是武松并没有成为自己的心腹,也没有成为一个能提携自己的人。
宋江上梁山后身边有李逵、花荣、吴用等死党,对武松这样的人他可有可无。如果武松能够顺从自己,或许可以重用,问题是武松反对自己的战略,这样就没有必要重用了。
宋江这个人是比较功利性的,他不会无缘无故大发慈悲的,他是有目的的。他之所以救武松就是因为他看到武松不简单,日后可能用得上。
宋江上了梁山之后身边不再缺人,他没有必要为了武松放低身价,而去向武松妥协。
武松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做事风范不拘一格,向来直来直往,不会讨好人。
因为宋江不止武松一个结义兄弟,而且比起固执的武松,他更喜欢重用绝对服从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