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这句的话是说同姓不能结婚?

2025-04-17 02:41: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出自于《左传》,大体意思为:如果同姓男女结婚的话,他们的子孙后代必定不会繁荣昌盛,也就是不提倡同姓男女结婚。

繁衍生息,是每一种生物天然的使命,学过现代科学的我们都知道,近亲结婚容易暴露出基因中的缺陷,其诞下的子嗣中,畸形儿、遗传病的概率将会大幅度增加。在生产力落后,医疗技术也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畸形儿和遗传病婴儿既无法在怀孕期间检测出来,在出生之后,也很难正常存活下来,往往会被遗弃,甚至被父母杀害。古人虽然没有成型的科学知识体系,但是通过观察和统计,也发现了近亲结婚容易产下畸形儿这一可怕的规律,因此,提出了“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等一系列说法,希望可以警醒后人,以避免此类惨剧的发生。

在当时的环境下,交通设施不发达,同姓亲属之间很可能居住的距离并不会太远,而且通讯设施更不发达,即使居住的很近,亲属之间也很可能已经多年没有联系,这个时候,双方的子女相遇,如果为同姓,那么很大概率这两个人之间有着某种亲属关系。但是对于交通和通讯设施发达的现在,这种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结婚的双方有无亲属关系,我们很容易就能探查清楚。

这种一刀切的说法在当时来说还是非常先进的,对于防范父系亲属方面,也就是堂亲的近亲结婚确实起到了防范作用,但是忽视了表亲之间的近亲结婚。比如,一男子和自己亲舅舅家的女儿,也就是表兄妹结婚,和自己亲叔叔家的女儿,也就是堂兄妹结婚,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同样属于近亲结婚的范畴,依然有很大概率产下畸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