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印章,记载于古代文献上的,在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就已经出现。印章的起源也记载于汉代的一本书《春秋合诚图》中,相传帝尧和当时任太尉的舜,一同泛舟的时候。突然空中飞过来一只美丽的凤凰,飞到他们的面前不动了。这时,帝尧和太尉舜看到凤凰的背上背负着一个赤玉匣子。拿过赤玉匣子之后,凤凰就飞走了。君臣二人打开玉匣,只见里面有一本图书。这本书长三尺,宽八寸,上面还带着黄玉检斗,书用绳子捆扎得很结实,两端还有泥封着,加盖着“天赤帝符玺”的印章。
从那以后,帝尧时代也开启了官印制度。在官印制度中,皇帝所用的印章被称为“玺”,大臣用的印章称为“印”。在汉朝时期,印章的别样叫法随着用途的不同,开始多了起来。比如诸侯王和王太后们的印章仍是用“玺”,大臣的印章叫“印”,而“章”则是军中将领使用。古代官印使用有个特点,认印章不认人,如果官印丢了,那是会惹大麻烦的。比如项羽就杀了殷通,然后把他的官印戴在身上,自封为新郡守,居然行令各县,还得到八千精兵。
在当代社会,印与章已经不分开叫,都叫印章,办事需要证明时统一称为“盖章”。印章也没有古代使用的“认章不认人”的弊端,公章和人事任命没有必然的关系。从古至今,印章大都是在各行政事业单位和某些特殊场合出现的,比如有限公司、公司法人等等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会用到印章。
不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除非是爱好,或者是书画家,否则一生也不过拥有一两个印章就罢了。说到印章爱好者,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一生拥有1800多枚印章的乾隆皇帝。在他在位的60年间,差不多十几天就得刻一个印章,堪称“印章达人”。乾隆皇帝还喜欢在自己欣赏的书画上盖印章,几乎把画都盖满了,很有特点也让别人无法欣赏书画,惹人垢病。
印章的起源与帝尧和当时任太尉的舜,遇到一只带来玉匣的凤凰,玉匣中有一本图书并加盖着“天赤帝符玺”的印章。 从那以后,帝尧时代也开启了官印制度。而后世“印”是指大臣们印章,“章”则是军中将领的印章。
印章起源于帝尧时期,印一般指大臣们的印章,章一般指军队中将领的印章。
最早的印章记载于古代文献上的,最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就已经出现,相传尧舜以同泛舟的时候,突然空中飞过来一只凤凰,并带来了一个玉匣,里面只有一本图书,这书长三尺,宽八寸,上面加盖着“天赤帝符玺”的印章。后世“印”指大臣们的印章,“章”则是军中将领的印章。
最早的印章,记载于古代文献上的,在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就已经出现。印章的起源也记载于汉代的一本书《春秋合诚图》中。诸侯王和王太后们的印章仍是用“玺”,大臣的印章叫“印”,而“章”则是军中将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