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最后一个寒假如何合理规划复习计划

2025-04-16 10:35:5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要分学科复习,利用寒假逐一攻破。还要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

语文学科

基础知识:生僻字词并不是考查的重点,常考的恰恰是一些生活中常见常错的字词。

  这部分内容枯燥散乱,需要整理,准备一本错字本,把试卷和复习资料中出现的易错字词按照:易错字音、易错字形、易错语义分类归纳,反复听写。死记硬背没有用,要常说常写,如果初中开始没有积累错字错词的习惯,高考想要在语言基础方面取得好成绩,就只有临阵磨枪了。推荐媒体误用较高的词语,108个特需注意的熟语。

  文言文:重点掌握考纲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和文言文特殊句式。至于实词,也只能靠平时积累。把历年考题拿来研究一遍,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高考试题中的实词不一定都是课本里出现过的,这点颇有点像英语阅读,一篇文章并不一定每一个单词都学过,但可以通过上下文猜出陌生词语的含义,而虚词基本都是迁移课内文段里出现的用法,建议每天用8分钟放声朗读课文,将语感培养到底!

英语学科

  在高三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完成了对词汇部分的第一遍的背诵,另外,基础好的用读音和字根法,基础差的可以用奇速记忆法,这种方法非常好,能让同学们巧妙速记。完成对单词第二遍的背诵和默写;阅读理解是英语试卷中分数比例最高的项目,建议学生每天都坚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两篇阅读,或1篇完形填空,增强综合理解能力,不断总结做题技巧。

数学学科

  数学中积累错题是提高成绩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实际上,我们就是靠减少错误(少丢分)来取得一个好成绩。这里所说的错题,应该是会做而做错了的题目,积累题目的同时也要把错误的原因(概念上、审题上、计算上、书写上等等)写上,隔段时间就看看错题,看看能不能一次就做对了,每次考试前,再看看错题,考试中不要再错同样的题目,如果能够做到错过的题目不再犯错,那么就能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这就需要大家把做过、考过的试卷认真加以整理,尤其是错误的原因,这又回到总结了。

物理学科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要熟悉它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引入?它有什么用?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哪些其他物理量相似或类同?与谁有联系?怎样记忆它?等等。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化学学科

  比如电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极易混淆。考生可将其内容简化为“五要点”模式,即什么池、什么电极、发生了什么反应、电子流向如何、离子怎样迁移。如能抓牢这“五要点”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是否连接外接电源作为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区分点,以电子流向为突破点,以异性相吸为依据,以竞争放电为保障,以电极反应为核心,由已知条件入手,考虑周到而全面,就会使相应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有效减少遗漏,最终轻松过“电”。

  再比如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难点。考生可通过有类、有序思维模式书写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培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的基本逻辑思维方法。再比如工业生产流程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而成为高考的热点,是很多考生的丢分点。考生结合流程图,根据题目所给起始物和产物,通过分析物质价态、物质类别变化等途径明确转化关系,能够看懂装置,并关注操作层面所涉及的用量、调pH、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等,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在掌握相关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考生答题规范到位是获取分数的有力保障。因此,考生要关注、对比、思考、提炼答题技巧,有意识训练缜密答题,不留遗憾。提炼答题技巧的方法主要有:(1)审到点:审题要精准到位;(2)踩考点:明确考查内容;(3)答到点:答题准确、简单、全面。

生物学科

  回归课本是关键。在高考中有60%-70%的内容考察的是基础概念、基本能力和基础概念的应用。所有这些知识都源于课本,这就要求同学们对课本有个明确的把握。我们平时在复习过程中有很多参考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再精美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追重要的内容还是课本,所以同学们在寒假的时候可以把五本书(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选修三)翻出来,每天读一两章的内容。看书的目的在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看完之后不要再次将课本束之高阁,在春季复习的时候还要将课本拿出来多看、勤看。

历史学科

  学生在试题训练时,要重视史料。因为高考历史试题必须超然于教材之上,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命制,从不同的层次考查考生从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信息的能力。然而大部分学生读不懂材料,加强史料阅读能力,成为高三学生的当务之急。而能力的提高往往与学习方法紧密相连。高三学生应注重学习解读史料的方法、读图的方法、概括的方法、表述的方法等,通过反复训练真正将方法转化为自己的习惯,真正地培养和提高能力。

  高三学生不仅要重视客观题的训练,但也要进行主观题的训练,尤其是加强对新情境、新材料的适应。应考过程中牢记无论什么材料,其落脚点都是重大历史知识。常画知识框架,多读史料,多问一些为什么,多思考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多从全球史观的视野分析和比较中国与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

地理学科

  自然地理的学习是对于原理的把握和理解,必须从推导此原理的技巧开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原理进行推导,明白了原理才能更深切的理解地理口诀,才能对口诀进行熟记。

  人文地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考题相对灵活,而且有些知识是结合区域进行考察,例如农业的考察,与区域结合相当紧密,对于这部分学习,需要夯实基础,将课本看一遍,对于不明白的概念要及时弄懂,对于有些概念要及时进行区分

  区域地理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地理中的考察精髓,因为所有人文和自然的知识最终都要放到地图上进行考察,所以高考中的答题必定配备有地图。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在明白了人文和自然的知识后因为不认识所考察的地方,不能通过所知道的原理进行解题,成为了他们进一步提高的最大屏障,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特别需要进行熟记和练习。

  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读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政治学科

  拿出一轮复习时重要考试的考卷了,将每一个考题进行知识点标记,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并且将自己易错的点找出,即薄弱项,进行个个击破,既复习了知识点又分析了考查的重点。教材中的知识点才是核心。这个阶段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学会进行下位知识点的理解与分析,二要进行不同位置知识点间的联系,如: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消费相关的知识点都有哪些?

寒假复习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