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讽喻诗

直接解释概念,谢谢!
2024-11-28 22:39:3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讽喻诗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
针对“可笑、可鄙、甚至可恶”之事,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诗经》现实主义)
到唐代,讽喻诗已渐成熟,对贵妃、权臣、贵族、官吏的腐败罪恶,大胆揭露与谴责,甚至直指皇帝,思想内容到达新高度。
一、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
二、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
代表: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
“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应担负起“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以达“求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
强调对现实的“美刺”的作用,关心现实,干预时政。
诗歌必须同社会生活密切,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内容:
1)贫富不均现象。《伤宅》、《重赋》
2)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缭绫》、《观刈麦》、《菜地黄者》、《村居苦寒》
3)尖锐地指责那些在下层百姓的困苦之上还要加上一层困苦的贪吏、宦官
4)边疆无止休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
5)揭露了官吏昏庸无能、将帅骄横无勇,借君国之名义而饱一己之私利
6)反映了妇女地位的卑下和遭遇的不幸,对宫妇问题尤为关注。《母别子》、《井底引银瓶》、《后宫词》、《过昭君村》
7)批评求仙之虚妄,佛寺的繁多,希望君主采取措施来干预

艺术特点:
选材真实、典型,主题明确、单一
简练的外貌描写,细致的心理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写景议论等多种手段塑造各种人物形象
对比手法,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对剥削者的痛恨,对被剥削者的同情
诗中直接发议论
白诗真情实感不足,说教意味偏浓
卒章显志(画蛇添足)

回答(2):

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如《轻肥》《卖炭翁》。
B.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如《江上渔者》《蚕妇》。

转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