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为什么会失重

2025-04-08 18:50:4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太空中的失重来自于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在轨道上运动的离心力,这些作用于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身上的离心力恰好与地球的引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因此,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就都不会掉到地球上。必须在与地球保持应有距离的轨道上以准确的设定速度运行,以便使地球的引力与航天飞机在轨道上运行所产生的离心力相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与离心力的矢量差产生的。

当宇航员在太空绕地球匀速旋转时,地球对宇航员的引力与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宇航员感觉不到任何重力的存在,这就是完全失重,有时简称失重。

扩展资料:

失重的不利影响很大,失重除了导致宇航员骨质损失外,还会导致宇航员肌肉松弛,免疫力下降和衰老。引发多种空间运动病,近20年载人航天史上,空间运动病频繁发生。

原苏联上升号宇宙飞船上的航天员发病率约为60%,礼炮号空间站上的发病率为40%,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航天员以病率约是37%,天空实验室上为55.5%,航天飞机上为53%。

失重会使水份在人体内的分布发生变化。由于失去重力的作用,面部水份分布会增多,就会出现眼窝肿胀,面部水肿,眼帘变厚,皱纹消失,血浆容量减少,细胞内液丢失等现象失重还会使人体内心血管功能产生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失重

回答(2):

当近地物体的加速度向下时,其视重小于实际重力我们就称其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以加速度g向下加速运动时(也就是自由落体)我们叫它完全失重状态。

卫星或者飞船要环绕地球运行,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这个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在近地面高度约为7.9千米/秒,如果轨道较高,速度可以适当降低。

参下图,飞船的环绕运动,在较短的距离内,可以看做是平抛运动,即飞船以一定的水平速度飞行,同时受到地球重力,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在大尺度的距离内,由于重力的方向在发生改变,所以,可以看做是一系列短距离平抛运动的叠加。)

当水平运动达到一定的速度时,由于地球是球体,表面具有一定的弧度,其下落的距离恰好可以符合地球的弧度时,飞船就可以做环绕运动了。

而实际上,飞船在太空飞行,还是会受到一些,及其稀薄的大气的影响,所以,其只是在做近似的平抛运动(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近似的自由落体的叠加),因此,飞船不是完全失重的,而是处于微重力状态。

回答(3):

我们有重量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地球在吸引着我们,当到太空,我们离地球太远了,地球的力量作用不到我们身上,所以我们就没有重力,所以就失重 了飘起来

回答(4):

首先说明,太空中的“失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重。而是一种类似于失重的特殊状态。

失重的定义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仔细考虑就会发现,这个定义给失重现象定了一个前提,那就是重力场的存在。没有重力场,也就没有重力,也就不存在失重现象。换句话说,按照这个定义,失重现象只会出现在天体的引力范围内。对于没有引力场的太空(或小到可忽略,或有离心加速度平衡掉,这里都归在没有引力场的范围里),由于不存在重力,按照上述定义也就不存在失重现象。而太空中那没有重力的状态,由于感觉与失重相似,所以习惯上也称为失重。

太空中的“失重”状态,是一种脱离力场的状态,或说完全没有重力的状态。这从航天员在航天器上悬浮的情况就可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