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那么饮食习惯能反映出人的性格特征吗?

2025-01-05 14:34:4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用“中间”来概括它。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和”也是烹饪概念。《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

《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

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

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者说不太科学(近百年来,“科学”二字在中国几乎成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一切领域是非的一把尺子,而它本身却不能受到质疑)。

但饮食生活难道仅仅是“科学”二字所能说尽的吗?如果我们再关注一下“文化”,那么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回答(2):

中西医都很重视身体运动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只是运动方式不同,自古中医多习武,李时珍一把年纪,还得在悬崖峭壁上采药,可不是所有中药都可以中出来的。孙思邈的年龄历史上是个谜,据说上百岁,可不是光靠吃,就能长寿的。

回答(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些餐桌上的细小动作往往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家教修养和性格特点

回答(4):

会有影响的,毕竟地域文化不同,饮食文化也不同

回答(5):

所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方面更是如此,在餐桌上更是有这许多规矩,而这些规矩也是反应出许许多多的人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