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大多数都是传教士。无法一一列举,只能举几个著名的:
1.汤若望,耶稣会传教士,明代就来到中国。顺治元年十一月,命掌钦天监事。次年,他将《崇祯历书》压缩成《西洋新法历书》一百零三卷,进呈摄政王多尔衮,封太常寺少卿。康熙五年七月十五日(1666年8月15日),汤若望病死于寓所。 康熙八年,康熙给汤若望平反。
2.南怀仁(1623.10.9—1688.1.28),比利时人,耶稣会传教士,1658年来华。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在北京逝世。他对满清最大的贡献是和戴梓一起造枪铸炮,帮助清军作战。
PS:多说一点,南怀仁曾向康熙炫耀他们国家发明的“冲天炮”(又称“子母炮”),并夸口说,“冲天炮”只有比利时人能造,结果花费一年的时间都没有造出来,而戴梓只用了8天时间就造成了。最后火炮被康熙禁毁,南怀仁等嫉妒戴梓才华,谗言构陷。康熙正好也要禁毁火器,于是戴梓被罢官流放辽东,最终贫病交加辞世。
再说一点,南怀仁、徐日升(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张诚(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在中俄谈判中充当翻译,因此他们把清廷外交活动的情况,告诉了俄国使臣,以便让俄国使臣了解中方目的,思想,方案和底线。在俄国使臣即将返国之际,南怀仁还请其带一封信给沙皇。他在信中强调,他通晓多种语文,为了基督教的利益,他本人愿意为沙皇效劳。
最终这伙传教士帮助俄罗斯与清廷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中国从法理上丧失了对整个西伯利亚以及贝加尔湖流域的主权争议。雍正时期又与沙俄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等,从而从法理和实际上彻底失去了贝加尔湖地区,楚科奇半岛、勘察加半岛以及唐努乌梁海以北的广大领土,成就了俄人拓地万里的千古奇观。
3.利类思(1606—1682),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西西里人,1636年抵澳门。1643—1646年间,与安文思在张献忠起义军中供职。1647年,为清军所俘。次年与安文思同被押至北京。1651年获释后,设立北京东堂。1662年建东堂教堂,1664年教难中被捕。1669年为康熙帝所赦获释。1682年10月7日卒于北京,赐葬栅栏教堂。在当时耶稣会会士中被公认为汉语造诣最高深者,所遗著作、译作达20余种。
4.郎世宁(1688.7.19—1766.7.16),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年)来华,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等处的设计工作,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病逝于北京。
5.白晋(1656—1730),法国人,耶稣会传教士。身为法王路易十四选派的六名来华耶稣会士之一。在出发前,他们被授法国科学院院士,并负有测量所经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传播主的荣光的任务。这批传教士以洪若翰神甫为首于1685年3月3日从法国布雷斯特东渡,经暹罗(今泰国),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月23日)夏,抵浙江宁波,请求在华永久居留。其中有一位神父被暹逻国王挽留,没有同行来中国外,其余五人最后于1688年2月7日抵达北京。这五人即为洪若翰、李明、白晋、张诚、刘应。他们带来的各类知识和书籍被康熙学习和赏识,然后藏于大内。其中洪若翰和刘应献上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的病,还救了康熙一命。
有啊,传教士很多啊,郎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