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的兵制是怎样的

2025-04-03 02:42:1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主要分为西汉军制和东汉军制。

回答(2):

汉初,汉太祖刘邦立法三章废除秦法。刘邦死后吕雉重新又使用秦法,按爵级行兵役,刘盈不能阻止吕雉行秦法制其后抑郁死,汉文帝刘恒时大幅削除秦法减免税赋宽役待民,除去有捐粟至一定数量就能免役外,甚至有额外的“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免去三人卒役,景帝时”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昭帝时“二十三始傅,五十六而免”。
东汉卫宏《汉旧仪》中记载的西汉兵役制度“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而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水处为楼船,亦习战射行船。材官、楼船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为民,就田里。民应令选为亭长。”
另外,根据出土的居延汉简记载,戍役官吏的年龄可超出戍卒23岁至56岁的范围,最小者为”年十八今除补甲沟终古隧隧长代“,最大者为”公乘年六十三建始四年八月辛亥除“。

回答(3):

汉朝的兵役制度,曾有几次变更。汉承秦制,当时规定不省贵贱,男子二十岁就要在官府登记。并且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从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十六岁止。据《汉书》记载,男子20岁傅籍,此后每年服劳役一月,称“更卒”。23岁以后开始服兵役,役期一般为2年,一年在本郡、县服役,称为“正卒”,另一年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称为“戍卒”或“卫士”。
汉军训制度较为严格。西汉军队除演练射御、骑驰、战阵之外,每年秋季都进行教阅,又称“都试”,并按成积优劣进行奖惩。边郡则常有太守“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汉旧仪》),这种训练带有实战演习的性质。
军需供给军队的武器、铠甲、粮食、马匹,均由国家统一提供。国家设有专门的武库。汉朝设考工令负责兵器的制作,设武库令负责兵器的贮备、管理。有的郡国也设有工官、铁官,负责制作器械,并将它们输入京师。长安城中的武库是国家最大的贮藏兵器的中心。汉时,铠甲已经制式化,均用金属制成,式样因兵种及职位不同而有所区别。汉朝还屯田解决军粮的补给。汉时大量使用骑兵,马政成为国之大政。汉朝在奖励民间养马的同时,在北边、西边均置苑养马。景帝时有苑36所,官奴婢3万人,养马30万匹;武帝时官马达到40余万匹,为骑兵的发展和对匈奴作战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