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听力诊断方面,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单一的测试都很难判断耳聋的程度及性质。儿童听力诊断的难点就在于很难测试出准确的主观听力,目前在很多听力中心或者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用客观的听力测试结果去判断听力损失程度。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儿童真实的听力情况,需要注意测试结果的单位并结合行为测听结果进行判断,从而取得更准确的阈值。
听阈是指刚刚能听到测试信号50%时的信号强度,由于儿童行为测听时儿童对小声的聆听能力有限,所以行为测听的阈值一般会高于实际听力,特别是第一次行为测听的结果。应结合2-3次行为测听结果进行阈值判断。
取得了准确的听阈,助听器的选择和调试也相当重要。助听器的选择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只要能听见声音就可以了,自然界中的声音有很多种,人类正常讲话的语言频谱就很宽,要听到所有的声音也是很困难的。建议选择频宽较宽的助听器,帮助补偿和聆听到更多频率的声音。儿童处在发育期,其耳道也是在不断发育变化的,长度及宽度的不同都会影响其共振频率,所以定期的听力测试及助听器调试是很重要的。
儿童的“小耳朵”因素。由于儿童耳道细小,由于其耳道容积较小,同样大小的声音和成人相比会产生更大的真耳响应,如果按照成人的验配流程,那儿童助听器便会出现过度放大,二次损伤听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获得准确的个体真耳耦合腔差值(RECD),在验配过程中考虑到RECD的影响,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儿童助听器的成功选配。
由于儿童佩戴助听器之后很难对助听器的效果提出主观感受,所以助听器的效果评估同样是决定验配效果及指导验配师调试的重要步骤。
助听器佩戴好之后孩子就会讲话了吗?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佩戴了助听器,听力也提高了,为什么还要进行语言训练?简单地说,能听到声音不一定能听懂语言,要使孩子能听到声音很容易,即使有较少残留听力的孩子,一经助听放大也能听到声音,但要达到能听懂声音需要一个过程。能听清楚声音是听懂语言的关键和基础,在听清楚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语言训练和学习,才能真正理解语言。并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学习语言的能力逐渐退化,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佩戴助听器的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方面均好于晚期佩戴的儿童。
选配之后的随访工作:儿童助听器佩戴的前两年,至少每三个月做一次回访,回访的过程如初次验配,需要评估其当前听力,助听器的工作状态,助听后效果及言语康复进展情况等。家长也应和孩子的验配师保持联系,记录儿童助听器的佩戴情况,听力补偿及语言康复的进展等,为验配师的调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之,儿童听力康复需要儿童、家长、验配师、语训老师各方面进行良好配合才能完成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专业的验配中心
新生儿对巨大噪音没有惊吓反应,或5-6个月大的孩子叫他们名字没有反应,可能患有听力损失。年龄大一些的无法听清楚的孩子,可能会把电视或电脑声调的很响或正常对话时没有反应。
尽早进行干预,对患儿的听力、言语及语言康复很重要。干预包括医学干预、听力补偿或重建、以及听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
儿童验配首先要去医院做孩子听力检查报告,孩子听力检查报告有以下几种:声导抗、听觉脑干电位ABR、多频稳态ASSR、(颞骨)CT影响检查(显示中、内耳及内听道情况)等等。医院一般只给做这些客观检查,总体来说这些结果必须换算成纯音听力的单位:听力级来分析,它们只能对残余听力作出预估,与真实的听力损失(纯音行为听力)存在误差。对于还无法完成纯音测听的小儿,家长们应杜绝不做视觉强化等行为测听和多频稳态就选买助听器!选择助听器前要尽量配合助听器验配师进行一下主观的行为测试,将行为测试结果结合ASSR、脑干ABR等报告,全面了解孩子的听损程度及听力质量。建议您到全国连锁的专业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为保证小儿助听器验配的效果,一定要去专业儿童验配中心进行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