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藏羚羊绒的价格暴涨,可可西里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
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
在前后5年多的时间中,两任野牦牛队的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陆川看到民间巡山保护队的故事后,他觉得这个线索非常适合拍成一部电影。
陆川不仅是《可可西里》的导演,还亲自负责剧本的创作,这期间他多次跟随可可西里当地的巡山队员进入无人区巡逻,和巡山队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再看自己的剧本,陆川忽然觉得剧本和现实生活相差得那么远,而陆川最迫切要表达的就是真实,所以陆川对剧本改了又改。
扩展资料:
主要角色介绍
1、日泰
日泰是可可西里巡山队的队长,他带领一帮人以坚定的毅力战斗在可可西里的生命禁区,他有着坚毅不屈的强大内心,即便面对寡不敌众的局面,依旧神色自若地与不法分子作斗争。盗猎贩子许诺给巡山队汽车和房子,也遭到日泰的坚决回绝。最后巡山队长日泰被一群盗猎者残忍的杀害。
2、尕玉
本来是个警察,为了调查藏羚羊猎杀状况,他假扮记者身份,随考察团来到可可西里,那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就在这个人类生存的“禁区”,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贪婪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狂暴冲突。
3、刘栋
可可西里巡山队的队员。在追捕盗猎贩子的过程中,日泰命令刘栋带着伤者下山找医生。刘栋把伤者送到卫生所后就去找自己的女友借钱,女友哭着离开了他,却给他留下了一叠钱。
刘栋用这些钱买了些补给物资就独自一人进山了,半路上车轮陷进了沙坑,在搬东西的时候刘栋不幸踩到一处流沙,短短几分钟就被流沙吞噬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汉语意为“美丽少女”,却是一片天气极度恶劣的荒凉无人区。
在这里,生活着一群高原上的古老动物——藏羚羊。在极端气候下依然顽强生存的它们,是这片无人区的生态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藏羚羊的底绒又轻又软,有“软黄金”之称,可以被制成名为“沙图什”的披肩。这条小小的披肩在欧美时尚界被疯狂追捧,甚至炒作到上万元一条。高额的利润吸引了眼红的盗猎者,为这个种群带来了灭顶之灾。
在历史上,这个种群曾经有百万只之多。而在盗猎者的疯狂屠杀下,最严酷的时候整个西藏藏羚羊不足2万只。
西藏首支武装反盗猎队伍“野牦牛队”就是在这种状况下成立的。野牦牛是高原的保护神,温顺忠厚、吃苦耐劳,但是一旦侵犯了它,即使是一辆正在行驶的卡车,也会被它掀翻。队员们以此自比,朴实而勇敢地守护藏羚羊、守护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
1994年1月18日,为了保护藏羚羊,40岁的治多县委副书记、“野牦牛队”的领头人索南达杰,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与盗猎者对峙至最后一滴血流尽,被零下40摄氏度的寒风吹成了一座不屈的冰雕。
他的死轰动了全国。
次年,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首个保护站被冠以这位英雄的名字——索南达杰保护站。1997年,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
索南达杰的妹夫扎巴多杰在他牺牲后主动接过带领“西部野牦牛队”的重任,支撑起与恶劣天气和全副武装的盗猎者的殊死搏斗。1998年,壮志未竟,扎巴多杰也于枪下与世长辞。
2004年,陆川执导的电影《可可西里》上映,其中队长日泰的原型就是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他们的故事以电影的方式再次映入全国观众的眼中,震撼了所有人。
如今,索南达杰的外甥、扎巴多杰的儿子秋培扎西接过舅舅和父亲的遗志,坚守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的第一线已经将近九年。对自然的敬畏、对法律的捍卫、与恶劣天气和盗猎者抗争的血性,已经深深地溶入这个家族两代人的骨血之中。
如果有机会问他一个问题,我一定会问:“是什么驱使着你们义无反顾地回到这片神秘荒凉的无人区,为它和藏羚羊奉献自己的终生?”
不一定,偷猎分子也不是普通人,而且是八九个人,还带有武器,就算是特种兵也不一定能够全身而退,除非这特种兵是被强化过后的超人。不能,第一特种兵是团体作战,很少单兵作战,现实的特种兵不是第一滴血的兰博,一支特种部队不管你多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没有友军兄弟单位的配合即使你偶尔取胜不是全军覆灭也是伤亡惨重。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藏羚羊绒的价格暴涨,可可西里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
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
在前后5年多的时间中,两任野牦牛队的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陆川看到民间巡山保护队的故事后,他觉得这个线索非常适合拍成一部电影。
陆川不仅是《可可西里》的导演,还亲自负责剧本的创作,这期间他多次跟随可可西里当地的巡山队员进入无人区巡逻,和巡山队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再看自己的剧本,陆川忽然觉得剧本和现实生活相差得那么远,而陆川最迫切要表达的就是真实,所以陆川对剧本改了又改。
扩展资料:
主要角色介绍
1、日泰
日泰是可可西里巡山队的队长,他带领一帮人以坚定的毅力战斗在可可西里的生命禁区,他有着坚毅不屈的强大内心,即便面对寡不敌众的局面,依旧神色自若地与不法分子作斗争。盗猎贩子许诺给巡山队汽车和房子,也遭到日泰的坚决回绝。最后巡山队长日泰被一群盗猎者残忍的杀害。
2、尕玉
本来是个警察,为了调查藏羚羊猎杀状况,他假扮记者身份,随考察团来到可可西里,那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就在这个人类生存的“禁区”,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贪婪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狂暴冲突。
3、刘栋
可可西里巡山队的队员。在追捕盗猎贩子的过程中,日泰命令刘栋带着伤者下山找医生。刘栋把伤者送到卫生所后就去找自己的女友借钱,女友哭着离开了他,却给他留下了一叠钱。
刘栋用这些钱买了些补给物资就独自一人进山了,半路上车轮陷进了沙坑,在搬东西的时候刘栋不幸踩到一处流沙,短短几分钟就被流沙吞噬了。
相信看过《可可西里》的同学都曾被深深的震撼过、感动过:面对恶劣无常的自然环境和凶狠狡猾的偷猎者,“野牦牛队”队员们用鲜血和生命去捍卫一群群鲜活的生灵在原野上跳跃奔腾的权利。雪天里踯躅无助的身影、沙陷里呼出的生命最后一口气息、安详的仿佛睡去一样的沧桑面孔......这一切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11月29日晚,在二教402室,三位现实中的英雄们正向大家讲述可可西里的故事。这次活动是由“绿色北京”主办,“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研究生服务团”协办,旨在让大家走近“野牦牛队”,感受队员们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激发同学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人翁意识。曾参与《可可西里》剧本修改、制片的森格也来到了现场,和大家分享在拍摄《可可西里》过程中的故事。
这三位英雄分别是有“野牦牛队”“财神爷”和“百灵鸟”称号的谢周(41岁),有“野牦牛队”“神车手”称号的公保扎西(40岁)和“野牦牛队”“高才生”称号的仪加(27岁),他们都是1995年加入西部工委,一直从事藏羚羊及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2000年,西部工委解散后,谢周和仪加加入“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继续从事藏羚羊及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他们分别讲述了“狡猾的偷猎者”、“走出可可西里”、“1996年7月7日大屠杀”三个故事。英雄们没有富有情趣的语言,普通话也带有浓重的藏族口音,但是这些风沙塑造的粗糙汉子们身上流露出的侠骨柔情却深深的打动了大家,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激动的掌声。
公保扎西讲到,偷猎者很狡猾难以追捕、难以看管,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毁坏手铐而逃脱,有时也会被他们的诡计欺骗;偷猎者中的枪手更是一些凶残的亡命之徒,但是和他们比起来,更可怕的是凶险吃人的自然环境,“电影中所表现的内容90%都是真实的”公保扎西这样说到。仪加讲到,在执行任务中粮食短缺是常有的事儿。有一次他们三个队员就靠着两袋方便面和一个馒头走了三天三夜走出荒漠。谢周讲到发现藏羚羊的屠场是队员们最悲愤的事情。有一次巡逻,他们又发现了一个藏羚羊屠场,其中一个倒在血泊中的藏羚羊妈妈,身怀未产出的胎儿,旁边还有一个幼小的藏羚羊,正在从已经剥下皮的红色乳头上吸取乳汁……硬朗的汉子再也忍不住,抱着这头小藏羚羊大哭一场。
可可西里的故事让大家年轻的心激动起来。在座谈互动阶段:有同学提问,激动处言语哽咽;有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慷慨激昂;有来自公安大学曾随“野牦牛队”一起战斗的马同学,深情讲述了他了解的“野牦牛队”;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和民族大学的藏族同学为英雄们献上圣洁的哈达,表达自己的崇敬感佩之情。这些也让活动组织者意外惊喜的自发行为,将会场推向一个个高潮。
最后,活动在“百灵鸟”谢周深情浑厚的蒙古族民歌声中结束了,很多同学纷纷挤到台上和英雄们“亲密接触”、合影。活动结束了,但是由此而激起的大家对“野牦牛队”的精神、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和沉思却只是一个开始,正像最后主持人付饶莉所说“只有关注才有行动”。希望那拥有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的“可可西里的骄傲”,能够继续安详自由在它们的土地上腾跃;希望曾经“野牦牛队”付出的悲痛代价不要历史重演。
《可可西里》主要是“野牦牛队”藏羚羊保护组织在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的故事,电影里主人公是以索南达杰为原型的。故事发生在90至97年间。最后“野牦牛队”被政府解散了,里面有些人还被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