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反应了作者的思想中有什么矛盾?

大概50字左右。
2024-12-05 07:17: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虽然说是践行,其实是向他的叔叔发牢骚,诉衷肠,想自己才华横溢,可与三曹七子、谢朓等人比肩(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本想有一番作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谁想遭他人谗言,被贬离开朝廷,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矛盾让他十分忧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不如放浪形骸于江湖之上来得痛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文人才子,不能施展抱负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李白才有后来的寄情山水、寻仙问道的不羁和洒脱,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发泄罢了。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回答(2):

诗中赞美了主客双方的才华,表现出要一展抱负的理想,但这与报国无门的现实产生了矛盾。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忧愤作结。作者的思想中的矛盾即是入世与出世的矛盾。

( 李白内心其实很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所以当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时,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句。然而在本诗末句中“明朝散发弄扁舟”表达的出世情怀与之矛盾,这同时也体现出李白的无奈。 )

回答(3):

书面一点说,是表达了对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心理,说的白一点,就是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才华被赏识,能够“入世”做官,一方面又希望官场少一些勾心斗角,能够使得自己不受约束,使得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回答(4):

既豁达又有些对世消极

回答(5):

这首诗运用了起伏跌宕的笔法,一开始直抒胸中忧愁,表达对现实强烈不满。既而又转向万里长空,精神一振,谈古论今,以小谢自比自己,表露出自己“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远大抱负。接着诗人又从美丽的理想境界回到了苦闷的现实当中,只得无奈地选择逃避现实。全诗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愤之中又贯穿着一种慷慨豪迈的激情,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60.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