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些冷门但又印象深刻的历史故事?

2025-04-13 18:12:4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韩信失去了最后一处吃白食的人家,到河边去钓鱼,希望靠鱼虾来果腹,但效果很差。
河边的漂母看不下去了,把自己带的饭食分给韩信吃,一连几十天,皆是如此。韩信从内心深处感激漂母,便像漂母承诺,等自己将来发达了,一定厚报漂母。
哪知道,漂母根本不领情。
漂母认为,自己分饭食给韩信,并不是为了回报,只是因为自己习惯了做善事。

回答(2):

鲁哀公十一年春天,齐国进攻鲁国,鲁国权臣三桓(季康子、叔孙州仇和孟懿子)决意出兵,结果刚开始打孟懿子带领的鲁国右军就逃命去了,齐国左军紧追不舍,林不狃是孟孙家家臣,带领他的手下昂首挺胸地撤退,他的手下看着心急就建议她快跑,他回答说:我们不比别人差,为什么要逃跑?结果齐国人一会追上来了,于是乎就挂了。

回答(3):

齐国崔杼杀齐庄公的时候,有个人叫陈不占的,听说国君有难,要奔赴救援。要去的时候,吃饭拿不住饭勺,上车抓不住车轼。他的车夫说:“像这样胆小,去了有用吗?”陈不占说:“为国君牺牲,是道义准则;胆小怯懦,是我个人的事。不能因私害公。”于是就去了。听到武器碰撞兵员呼叫的声音,就给吓死了。人们说:“陈不占的勇敢是仁者的勇敢啊。”

回答(4):

有一次孔子和众弟子出去出去讲学,孔子无意间看到颜回在厨房偷偷喝粥,在吃饭时就提到了此事。哪知道颜回委屈的辩解,自己看到粥里落了灰尘给人吃了不好,就想着把那一块捞出来扔了,又一想粮食来之不易,所以就自己吃了。孔子听了给他道歉,这个故事让我印象很深,孔夫子尚有看错的时候,我们普通人更不能轻易下结论了。而且他勇于道歉,让人值得学习。

回答(5):

齐桓公与蔡姬的故事,齐桓公和爱妾蔡姬游湖,蔡姬明知齐桓公怕水却故意晃动船桨。齐桓公一怒之下让蔡姬回娘家,蔡姬的哥哥让蔡姬改嫁给楚王,齐桓公因此勃然大怒,出兵伐蔡,把蔡国打投降后,又继续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