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足球水平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4-11-07 21:36: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左右摇摆飘忽不定

比赛水平的高低,实际上是平时训练水平高低的体现,关键是我们的训练工作是全面正确有系统地按照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并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进行系统的训练,还是在训练工作中左摇右摆,从一个倾向倒往另一个倾向,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

众所周知,足球运动是由技术、战术、体能、意志、心理素质都要求很高的综合因素所组成,缺少了任何一点,都会影响足球水平的提高。自1994年以来,我们比较强调体能训练。据几位搞足球科研的专家提供的统计,一场国际比赛在激烈快速对抗中,每个队员90分钟内奔跑达10000米左右(其中快速跑占30%到35%左右),而我国在1994年改革前的足球联赛,运动员奔跑不到5000米,因此比赛对抗不剧烈,攻防转换缓慢,比赛不精彩。开展职业联赛以来,加强了体能训练,不但保证了运动员现有的技战术水平较好地发挥,攻防反复加快增多,对抗争夺剧烈了,比赛也显得精彩,观赏性增强,职业联赛的头两年唤回了广大足球迷回到了足球场,足球运动在国内又火爆了。

尽管当时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要使中国足球水平进一步提高,必须有“质”的飞跃,可是直到今年训练重点才转向了技战术训练作为训练重点。让我担心的是,不要在重视技战术训练作为重点时,又把体能训练放松了。正像前面所说,职业联赛头几年,重点抓体能,没错,问题是放松了技战术训练。这几年,联赛中明显暴露出技战术水平低,而跟不上比赛的需要,迫使我们把训练重点转向技战术训练为重点,同样不能放松体能训练,否则又会来回摇摆不定,使足球水平止步不前,永远跟不上潮流。(前国家队教练 方纫秋)

短期行为是祸根

我们的俱乐部在急功近利的思维驱使下,不断地炒外籍教练,炒外援,舍得挪出大把的美金,却不去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基础和体系,更有甚者连球员的工资、奖金都发不出,长此以往,怎么能形成俱乐部经营的良性循环,怎么能取得球队成绩和经营效益“双赢”呢?

事实上,仅有成绩没有效益,成绩绝对是难以持久的;相反,俱乐部创造良好的效益,成绩倒是可以放在其次,完善球队建设,成绩会逐步上升,如果球队长期成绩不好,又势必影响到俱乐部的经营。这就是甲A某些俱乐部不断退出又不断“接盘”的原因,中国俱乐部的“短期行为”是导致中国联赛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原因之一。

中国足球进步迟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战略。职业化至今,甲级俱乐部中除少数几家已注重各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梯队建设外,大多数俱乐部都没有形成培养青少年的机制。(上海市球迷协会副秘书长 江金根)

低素质出低水平

我认为球员的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球员的素质不高表现在球场上就是不能正确贯彻主教练的意图,无法把主教练的战前部署转变成绿茵场上的胜利。本赛季在中国足坛表现十分抢眼的彼德洛维奇和涅波姆尼亚奇在率队取得了好成绩之后,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离开。

有谁愿意在亲手缔造了辉煌之后甘愿把它拱手送人呢?我以为彼德和涅波之所以离开,他们一定有难以言说的痛楚。而球员素质不高很难再有提升的空间即是其中之一。涅波曾意味深长地讲过这样一段话,“对比他们的训练情况,有些队员在场上的表现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不能很好地用职业素质来约束自己,不能一门心思地想着怎样踢好球,怎么能指望这些原本就基础薄弱的球员再有什么惊人的发展呢?

在场上他们尚且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频频对裁判的判罚表示不满,甚而发展到动用暴力的程度,到了场外他们简直可以与那些歌星、笑星们相媲美,制造新闻的爆炸性一点也不比歌星、笑星们差。他们无法把握自己而做出一些事情,反过来这些事情又进一步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折腾来折腾去,中国足坛能轻而易举地产生大量新闻,却难以产生令人信服的成绩。

而更沉重的话题还是中国足球的环境。球员的素质低是事实,但完全可以用一种良好的氛围来熏陶他们,从而取得一种“近朱者赤”的效果。在中国足坛是普通一员的杨晨,在德甲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个中道理,不言自明

回答(2):

现在的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无处不在,干嘛老跟国足较劲啊,咱们国家体育事业本来起步晚,发展的也不好,要怪首先就得怪中国的父母!有多少父母希望看见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时候踢足球,从小就不让踢,怎么有好人才

回答(3):

1 身体素质不行 吃喝嫖 赌抽 2 品行道德不够 3 赚钱太容易 别看他们踢的那么烂 有的是钱去买奢侈品 既然很容易就赚到钱 干嘛要拼命

回答(4):

我想是中国对待足球的态度上,中国有的是足球队员,差的是会踢球的人!!

回答(5):

每个国家的人都不一样,不是水平上不去,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他们习惯了这样就这样,我们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