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利篇》里,王祯把各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作了比较,指出各地自然条件的特点。接着,又进一步说明由于自然环境不同,所宜生长的作物也不同。因为各种作物都有各自的特性,它仅能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作物的特性虽然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变化,适应新的环境,但是不能变得太快,太大。如果环境骤然变了,就会阻碍它的生长发育,甚至招致死亡。因此必须尽量避免这种环境不宜所引起的损失。各地环境不同,因此产生了“风土论”。“风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环境。我国很早就开始重视风土和作物的关系,但是并没有受到“风土论”的束缚。例如元代另一部著名农书《农桑辑要》就明白指出新作物的引种和推广,不应受风土论的限制,《王祯农书》也继承了这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