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是明末身经百战的将军之一,他以文人墨客身份统兵,却是用兵如神,屡战屡胜,无论是对决关外可怕的清军或是关内的农民起义军,全是如虎添翼屡战屡胜。
卢象升带出来的天雄军是明末最牛部队之一,都是少有的敢跟清军野战的明军。卢象升在内地镇压农民起义军时,常常是以少胜多,有如神助。被别人称之为卢阎王,看得见其勇猛。
假如说在平时,卢象升这般战况,也是文人墨客身份,发展前途肯定无量。可是那时候是明末乱世,上面的崇祯帝应对一堆烂摊子想议和,下面的重臣大部分全是吸血虫,让他们挑挑皇上问题可以,让他们忧国忧民简直是痴心妄想。
崇祯十一年清军再度侵入内地,甚至有再度兵围京城的可能,卢象升领命抗清,尽管可以督天下援兵看似很威风,但并没有多少军力。由于卢象升是主战派,所以为贪生怕死之辈所不喜,因此他被重臣杨嗣昌与太监高起潜合伙架空军权,仅剩五千年老体弱来应战清军。
卢象升以五千年老体弱应战清军,高起潜与杨嗣昌拥有大军见死不救,因此卢象升遭受了平生第一败,而且力战而死。
卢象升人死之后,崇祯帝由于杨嗣昌等的迷惑居然也没有抚恤其家人,大大的冷了那时候浴血奋战将士的心。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军京城,崇祯帝号天下勤王,还亲身点名了几个名将,结果一个也没有来,由于什么,最大缘故在于卢象升孙传庭这般热爱祖国人死之后却落个那般境地,又有谁会为这个腐朽王朝卖命呢。
卢象升和杨嗣昌本来两人就有矛盾,常常意见不和吵架,所以杨嗣昌等人就见死不救。
因为卢象升为人正义功劳又大,得到了皇上的看重,但却因此得罪了杨嗣昌等大臣,他们故意和卢象升作对。
说老实话,国家危难之际,老想着回家守丧太迂腐了,但孝道是政治正确,卢象升也并非与杨、高二人有私怨,但杨、高二人因此恨卢象升入骨。
只能说是政见不同,杨嗣昌等人的思想中首要最重的是自己等人所追求的政治诉求是否相符,不论最重国家会变成何种情况,不在意,在意的只等是自己的理念是否能够代表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