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不少昆虫具备毒性,会对人类造成伤害,或预示着不洁和疾病。我们的祖先对这类危险潜在物更敏感。这祖先们是对大自然的适应性,并通过基因遗传给他们的后代,让他们具备某种“天性”。而对危险物麻木的另一部分祖先应该已经在进化中被淘汰掉。
并且人类对昆虫天生的意识,是对昆虫这些潜在危险物的高关注度和辨识度,这可以帮助人类更迅速、更容易地“学会惧怕”昆虫。
应该是遗传。
首先说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会怕那种金属摩擦的尖利的声音(或桌子腿和地板摩擦声音),经测定,那种噪音的音频并不高,人类怕他们的原因其实是:森林古猿在休息的时候如果遇到危险,放哨的哨兵就会用会用爪子摩擦石头,或是坚硬的树干,发出那种声音让大家逃跑,所以,这种声音意味着危险,对这种声音恐惧已经嵌入了我们的基因.
同理人会觉得昆虫恶心也能解释,很多大型动物很讨厌小虫子,就像大象怕老鼠一样。恐惧已经嵌入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也怕他们
有人说恐惧是一种本能,远古时期我们对毒虫、蛇、野兽畏而远之,慢慢这种畏惧变成了一种本能。而对于毒蛇的恐惧本能并不仅限于具体外形,而是诸如冰凉、滑腻、蠕动感等等感觉的混合。很多昆虫我们之所以畏惧,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外形、触感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这种畏惧本能吧。
另外对于一种事物的联想会有很多,对于蠕虫不害怕、不恶心的人会联想起蝴蝶、植物、鸟等等,而害怕厌恶的人可能就会联想起粪便、蛇等等,这因人而异。但对于厕纸、马桶板大多数人都已经习以为常,除非曾经有过很恶劣的遭遇,比如吃饭发现厕纸之类,否则是不会动辄联想其他的。
这种恐惧也许有遗传本能的因素,但我更相信是儿童时期某种记忆联想强化的过程。我从小把虫子当做玩具,我姐姐从小也和我一起捉虫子,但长大以后她甚至变得连蝴蝶都害怕,因为这会让她联想起虫子。我们长大以后对于恐惧之类的情感情绪,其实往往并不甚解,甚至自己潜意识里会不停的暗示自己:我害怕虫子...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虫子是那么的可怕...如果自己甚至都不了解自己的这种习惯性的暗示心理,那每次的接触都会变成一种强化,只会加剧恐惧情绪。对于恐惧的事情,接触多未必不害怕,那需要循序渐进有计划的进行。
小孩的时候其实对任何的昆虫都不会觉得害怕,只是会受旁人和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对某种或多种动物的恐惧。这样说不知道能不能说明白让你能理解。
举个例子吧,一个妈妈很小的时候看到一只毛毛虫,想要动手去摸,结果被她的妈妈看到了,尖叫并阻止了她,伴随着惊吓随后再看到类似毛毛虫的东西都很害怕。一直到成年了,不管是菜叶上的还是哪里的都怕~她的孩子,好像也就几岁,具体几岁忘了,一天看到菜叶上有虫,伸手要去摸,她当时看到了,想到自己的经历,忍住没有尖叫没有阻止,并引导孩子慢慢把虫弄掉,孩子依旧不怕虫~她后来经过类似“脱敏疗法”的方法,不断“练习”自己也不怕了~
恩语言组织的不是太好,希望能让你明白~
对昆虫的恶心感觉主要是因为日常接触的不多,而且了解到的多为负面信息。所以心理上有种排斥感。马桶,卫生纸的使用率和感知率极大。所以人对他们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昆虫对于普通人来说接触和了解的就不多了。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对于未知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实体,都是充满恐惧和惊奇的。觉得那是一种自己不可改变的事实。所以从起源上来讲,凡是不了解,不知道的,对人来说都是恐惧的。特别是当这种未知元素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昆虫学家就不会感到恶心,因为他了解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