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不同
资产阶级(又称为布尔乔亚、bourgeoisie(E) буржуа(Р))是根据一些经济学思想学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为社会所做的阶级划分中的富有阶级之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
保皇派亦称保皇党,和革命派相对立。指清末民初,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开明贵族及保守派资产阶级。建立初因慈禧皇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等维新派逃往国外宣传维新思想,正式名称为“保救大清光绪皇帝公司”,德宗去世后他们力主保留皇帝,实行君主立宪制。
文革中支持、保护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或支持、保护当地的党政组织、本单位领导“走资派”、对文革有保留意见,与造反派持不同政见的人和组织。
2、形成原因不同
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必然产物。
保皇派:源于1966年6月5日人民日报社论《做无产阶级革命派,还是资产阶级保皇派?》。该文给反击聂元梓大字报,支持、保护以陆平为首的原北大党委和以彭真为首的原北京市委的人,戴了一顶保皇派的帽子(“以陆平为首的资产阶级保皇派”)。
漫画化地将其比喻为“以拥护帝制、反对共和为宗旨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集团”。“保皇派”矛头明着指向保皇者,暗地却是指向被保者。成了文革中一个广泛使用的名词。
3、目的不同
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社会,积累财富,剥削无产阶级。
保皇派:支持、保护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或支持、保护当地的党政组织、本单位领导“走资派”、对文革有保留意见,与造反派持不同政见。
扩展资料
文革中的保皇派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革”“保”冲突一般结束于1966年底;但也有个别延续到较晚时期的,如武汉“百万雄师”等。
于是就有形容他们意志不易改变的词语“铁杆保皇派”。或简称“老保”,骂为“臭老保”(含厌恶、不屑)。
奉命“三支两军”的部队,由于曾与当地政府接触较多,多数都支持了“保皇派”一方。“二月逆流”中站错了队,被强令迅速改正。
1967年春季以后又有围绕新成立的革委会的“保”与“革”、“反”的对立,反对派仍袭用“新保皇派”的称呼攻击对立面。[注2]这是一种煽动性极强、破坏性极大的命名方法、宣传手段。
在越左越革命的思维模式中,“保皇派”的定名,差不多就相当于宣告对手政治上的死刑。因此发动了一场规模更大、烈度更强的派性对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资产阶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保皇派
“资产阶级”和“保皇派”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概念。换句话说,在资产阶级中既有共和派、革命民主派,也有保皇派。举例说,在法国大革命中,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代表君主立宪派就是保皇派,而吉伦特派是共和派,雅各宾派更是革命民主派,但这三种派别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区别在于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呢,还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又如: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则是改良派和保皇派,但他们也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当然也有不是资产阶级的保皇派,例如法国大革命时期拥护旧的波旁王朝进行复辟运动的旧贵族,不过人们一般称他们为“保皇党”,而不是资产阶级队伍中的一个派别而已。
不管哪一种“保皇派”,其特点都是反对共和制度,主张保存或恢复旧的君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