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中历史题。。

2024-11-22 19:02: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此题为B,荀子认为,士君子对于君王的忠诚链悔,碧唤友不是愚忠,而是以“道”为取舍的标准,“道”在荀子看来,即礼义之道,是整个社会制度和政治秩序悔槐的整体和谐。
你看,就是说在君臣关系中,要从“礼”,而不是一味地服从君主

回答(2):

B,道指纲常礼教,从道:跟从礼制,不从君。足看出体现B答案的思想。个人理解

回答(3):

个人认为D是正确的

回答(4):

应该是b

回答(5):

D
在中国古代儒家哲学中,根据儒家的哲学预设,统治者天子之所以获得统治天下的权力码备枯,是天命所赋。然而,只有当天子的行为符合天的意志时,其统治的合法性才能够保持下来。而天意又是与儒家的道德同一的,如果当政者一意孤行,违背天意即儒家的道统,那么他就失去了合法性。天人相滚耐应,具有了很重要的政治意义,这就是古代的天命观。天是有意志的。天的意志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天命无常,唯道是处。这个道,就是儒家的圣人之道。圣人之道是儒家人伦道德的体现。这样,儒家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逻辑:人君只有顺应天道,才能具有合法性,而天道即圣人之道,就是儒家的道统,因此,就形成这样一个命题,即圣人之道是高于君统的,那就是儒家所说的“从道不从君”的观念。儒家把王道,上升到宇宙最高本体的地位,以此来约束王朝的统治者。在许多古代文明中,统治者就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君统与道统合二为一。而在儒迟洞家文明中,儒家的天命观认为,道统无条件高于君统;一旦统治者失德,就会受到上天的惩处,因此,只有统治者以儒家的道德来进行统治,用圣人之道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施仁政,才能保持上天对自己的信任。儒家认为,“天之树君,本为下民”,“民为重,君为轻”,“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老百姓的利益体现为天意,儒家文化不是无条件为皇帝辩护,这是中国儒家文明十分独特的现象,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