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怎么制定

2024-11-22 13:01: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程《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须体现这三个维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不能单独分列出“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哪些”、“情感态度目标有哪些”。此外,工具性是多方面的,人文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主题不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一般地说,一篇主题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主题教学目标。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课时目标。
把握好思品课教改方向和准确把握教学尺度,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明确思品课程的目标理念。思品课程的目标理念,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对于这一目标理念,思品教师要高度重视。课标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思品教师要围绕这一目标理念开展好教学活动。怎样理解做负责任的公民?它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第一,是对自己责任。教材中诸如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悦纳青春、自尊自强、磨砺意志、刻苦学习等内容,都属于对自己负责的范畴。第二,是对他人负责。教材中诸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热爱集体、诚实守信等内容,都属于对他人责任的范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公民在行使自己享有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享有的合法权益,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是对他人负责的重要表现。对此,教材从法律角度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第三,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教材中诸如热爱祖国、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培养亲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内容,都属于对国家负责的范畴。第四,是对自然责任。教材中诸如亲近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续发展等内容,都属于对自然负责的范畴。上述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维度。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作为价值观它强调和体现的是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它既强调个人价值,又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它既强调科学价值,又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既强调人类价值,又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师无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哪课教学内容,都要站在上述目标理念的高度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四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和价值引导。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和引导。
第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教材。现行思品课教材属于课程资源中的文本资源,教师必须明确:教材它不是教本,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它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它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对话关系。基于上述认识,对于教材应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要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第二,要活化教材;第三,要用最鲜活的信息充实教材;第四,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师拥有的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形成新知识,不断地完善、充实和建构教材。
由于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所以必须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会编者意图,注重发挥教材功能,着力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教材提供的知识、简明的道理。但依据教材并不是照本宣科,并不是局限在教材框定的知识范围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整合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提出新的探究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思考形成新理念,对教材不断的超越和创新。。
第三要合理、恰当使用课件等音像资源。课件等音像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它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的立体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课件的使用数量和次数并非越多越好,或者节节课都自始至终地利用媒体进行教学。如果过量使用、频繁使用课件,会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课件的视听上,而忽视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感悟,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外,制作和演示课件,包括演示复制他人制作的课件,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展示的课件只图红花热闹,教学效果不佳,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时间的浪费。教学实践和成功课件告诉我们,使课件等音像资源应该符合三项要求。即:必要性、创新性、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件等音像资源的使用上,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出现泛化的现象。
总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品德与社会》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品德与社会》教师的共同追求。只要深刻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制定明确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等,一定会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