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鼠尾草本身就是鼠尾草的变种,有蓝花鼠尾草和紫花鼠尾草,蓝花鼠尾草的叶表有凹凸状织纹,且有折皱,灰白色。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Benth)属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又名一串蓝,粉萼鼠尾草,原产北美。供观赏的种类如一串红S.splendens Ker-Gawl.,原产巴西,我国庭园中广为栽培,为一美丽的盆栽花卉,花有各种颜色,由大红至紫,甚至有白色。Salvia L. 鼠尾草属,唇形科,约700(-105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我国有79种,产全国各地,尤以西南为最多。
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引起的植物的生态、形态甚至遗传特性的发生变化。会出现颜色变化,变异是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需要做基因突变鉴定才能确定是哪种变异。
突变发生的鉴定 在处理材料的后代中,一旦发现与原始亲本不同的变异体,就要鉴定它是否真遗传。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由基因本身发生某种化学变化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而由一般环境条件导致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例如,某种高秆植物经理化因素的处理, 在其后代中发现个别矮秆植株,这种变异体究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因土壤消薄或遭受病虫为害而生长不良的缘故?为了探明这个问题,需要把发现的变异体连同原始亲本在一起,种植在土壤和栽培条件基因均匀一致的条件下,仔细观察比较两者的表现。如果变异体跟原始亲本大体表现相似,即都是高秆,说明它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如果变异体与原始亲本不同,仍然表现为矮秆,说明它是可遗传的,是基因发生了突变。
突变体究竟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这可利用杂交试验加以鉴定。让突变体矮秆植株与原始亲本杂交,如果F1表现高秆,F2既有高秆,又有因分离而出现的矮秆植株,这说明矮秆突变是隐性突变,而不是显性突变。如属显性突变,了可用同样方法加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