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时应念什么?南无观世音菩萨和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吗?

具体念什么 解释详细些 看了就懂的 谢谢
2024-10-29 00:51:4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念佛时可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寿经》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就可以,加南无是恭敬、归依的意思。

如果著重在求福报,或者消灾,而不想这一生脱离生死轮回,念观音菩萨也很好,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是阿弥陀佛的助教。念观音也是和极乐世界结缘。

《无量寿经》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念观音时可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或者去掉南无两个字,直接念名号。

扩展资料

念佛心不动是得一心,得一心即可见佛。得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得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二六时中心中常有阿弥陀佛,即能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现在念佛人多,往生人少,是打妄想的时间多,念佛的时间少。故经云:“若能念佛心不动,则常睹见无量佛。”

念佛人讲求一心不乱,一心即是心中没有念,亦即是一真法界;诸佛菩萨弘法利生,并未动心起念,凡夫把动念与不动念分为两个,而佛是无住生心,所生之心统是无住,所动之念统是无念,生心与无住不二,生心与无住同时,即无分别,能所均断,才能念到一心不乱,即是见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佛

回答(2):

念:南(音同拿)无(音同摩)阿(音同a)弥陀佛
很多人念阿弥陀佛的同时用念观世音菩萨来辅助,例如念两万阿弥陀佛然后念两千或五千遍观世音菩萨。
一般在家的净宗功课为:
1.如果家里有佛像的情况下
打扫家里,就是把供佛的屋子,虽好是所有的屋子都扫一遍,洗脸刷牙洗头,以上这些都要做好,佛前然后供水,之前的水可以倒掉可以喝掉可以倒到鱼缸里...随意,但不能直接用供水的杯子喝,要倒到另一个杯子,之后如果是初一十五最好公水果,水果每盘摆放要求单数,盘中水杯都要干净,然后燃三炷香,不要站在佛像正前方,要偏一点站,退后三步,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着香拇指顶着香尾,火头朝前平举到额头,松开拇指把香尾在额头上顶一下,然后上前插到香炉里,还是不要在正中间,然后念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祥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念三遍) 然后礼拜,念南无十方三世佛,三遍,念一遍一拜,站着跪下磕头算一遍,在头部快要碰地前,手心快速的朝天翻一下,再翻回去,也可以不翻,翻手是咱们汉族的规矩,其它民族没有,然后念南无十方三世法,三遍三拜,南无十方三十僧,三遍三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三拜,南无西方极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三遍三拜,然后念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坐着念,也可以跪着念)念佛次数看你对自己的要求,有念珠计数的念最好,一般一开始念一万遍左右,之后会增加,如果能双盘的打坐念更好,可以念佛打坐,总之最好做到口念耳听心想,心口合一,身体也要调节到最健康正直的姿势,气息也要平和,可以出声念,但不要喊,自己能听见就成,也可以默念,不出声,但默念消耗心血,关键就是嘴里念佛,精力集中在听到的念佛声中,心态平和精神统一,完成后,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三遍三拜,然后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次数随意方法和之前念佛同,之后念南无大势至菩萨,三遍三拜,然后念南无莲池海会诸菩萨,三遍三拜,之后念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报此一身, 同生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然后,如果你有什么祈求,可以说说
*********************************
如果没有佛像的情况下,就把供水和供水果去掉,面向西侧的墙壁,想象那里有佛有菩萨,其它都一样,这是净宗在家功课,当然也可以对自己要求更严一点,起的更早一点,在做完以上之后,先不要念回向文,而是念佛经,例如阿弥陀经,例如普门品,例如普贤行愿品,这三部经是比较短的,而又是净宗非常注重的,之后也可以再加上一个更短小精悍的心经,然后念回向文。
如果要更加深入的话,平常生活中只要想起来,就要无时无刻的念,不方便的时候就默念,配合呼吸,吸气时念阿弥,呼气的时候念陀佛,或吸气念南无,呼气的时候念阿弥陀佛,这样的修行大概三个月作用,一般人就会有感应,例如做梦......
希望你功德圆满

回答(3):

《无量寿经》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就可以,加南无是恭敬、归依的意思。
如果你是著重在求福报,或者消灾,而不想这一生脱离生死轮回,念观音菩萨也很好,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是阿弥陀佛的助教,念观音也是和极乐世界结缘。《无量寿经》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念观音时可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或者去掉南无两个字,直接念名号。

回答(4):

可以 这两句是最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