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赵国几乎亡国,为什么还能大败实力强大的燕国呢?

赵国为什么能大败实力强大的燕国呢?
2025-04-16 06:19: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方面,因为燕国在战略和战术上都藐视了赵国,在战争中犯了轻敌的致命错误。英国的君主只看到了赵国在与秦国的长平之战中惨败的既定事实,想要在他们还未能调养生息的状况下偷袭,打赵国一个措手不及,未曾想到自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也忽略了自己国家所处地理位置,以及长期以来都是以逸待劳的状态,缺乏作战经验等问题。

总而言之,燕国未立足于自的实际国情,忽略了自身的作战的劣势,贸然操出兵,太过操之过急。燕国的失败就像成语故事《揠苗助长》一样,没有遵循客观的事实规律,过于急于求成,导致事与愿违。另一方面,是对赵国自身而言,他们在与秦国的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中都不幸战败,损失惨重,损兵折将几十万人。

这对他们的士兵来说都是奇耻大辱,他们是心有不甘的,只是无奈秦国太强大。然而这时候想趁虚而入的燕国,正好是撞在了他们的枪口上,赵国的士兵不想要再受别国欺侮,必定会背水一战,拼死杀敌。这就是所谓的哀兵必胜,由于被压迫、受欺侮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赵国虽然在兵力上不如燕国,但是赵国的士兵能够以一当十。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整个军队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再加上赵国廉颇将军精准的排兵布阵,和蔺相如的出谋划策成为了他们大败燕国的致胜关键,成就了这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分享了,欢迎大家留言写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