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和希特勒德国是盟友。
轴心国(Axis),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 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
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 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二战时期德军都打到莫斯科了,为什么日本不愿意帮希特勒一把?
当时的苏联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顶级工业强国,而日本只是自诩为世界强国,实际上苏联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在之前的诺门坎战役中,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都被苏军打得落花流水,直接把日本打怕了。虽然二战时的德军拖住了苏军主力,但苏联在远东仍有大量兵力防着日本。日本的海军倒是实力超强,但陆军也只能虐虐当时落后的亚洲各国,要真的想与苏联陆军抗衡,那还差得远。
而且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国内经济大萧条,资源匮乏,财政和外汇都处于枯竭状态,主力部队又深陷中国战场难以抽身。最让日本人郁闷的是,美国不再给日本供应石油了,还给中国提供援助。此时的日本已无退路,想要保住战果只得向英美宣战,去东南亚掠夺急需的石油和橡胶等战略资源,以战养战,进攻苏联不符合当时日本的利益。
日本人非常爱贪小便宜,没有大局观。虽然日本和德国是盟友,但也一直忌惮和防备德国。日本要是出兵苏联,那最大的受益方是德国人,日本最多占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要啥没啥,最后还消耗国力帮了德国。万一德国最后干掉了苏联,那说不定日本人就得说德语了。
更不用说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寒冷荒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和后勤补给困难了。以日军的补给能力,就算远东苏军被打败了,他们只要向后一撤,将铁路和桥梁破坏掉,日军只能干瞪眼了。再拖到冬天来个大反攻,日军只会败得更快。而且路途遥远程度,完全能够让日本人在走到莫斯科前就迷路了。
由于之前诺门坎战役,主张大苏联的陆军在海军面前抬不起头来,因此日军大本营中海军的份量更重。事实上,后来也是日本海军主导南下,最终将美国卷入了二战之中。
一方面苏联远强于日本,出兵苏联费力不讨好。另一方面,日本难以支撑发动对苏联进攻,后方生产跟不上消耗
日本国土狭小,所以集中资源重点发展的是海军,日本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美国海军在当时并称世界三大海军。日本要进攻苏联肯定是陆战,海军优势无法发挥,而且当时日本陆军深陷中国战场又在诺门坎、张鼓峰领教过苏军厉害,进攻苏联对日本而言不是好的选择。日本当时最缺的是石油,离日本最近的石油资源在东南亚,苏联西伯利亚的秋明油田等都是二战后发现的。
诺门罕战役被苏联打的惨败,日本陆军在列强中垫底。
在诺门坎被苏军教训了,虽然损失方面苏军也很大,但是战役方面苏军还是全胜。
而且让日本人看到了苏军装甲集群的威力后,日本陆军就不敢再考虑跟苏军作战的事情了,专心在边境修防御工事了。
而苏联哪怕是最关键的时刻,远东兵力也是远远高于日本在东北的驻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