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判断题:
1. 导热系数和给热系数都是物性常数之一。( )x
2. 金属和非金属的导热系数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 x
3. 定态的圆筒壁传热,热通量为常数。( ) x
4. 导热系数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对流传热系数也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x
5. 在定态的多层平壁导热中,若某层的热阻大,则这层的导热温差就小。( )x
6. 保温材料应该选用导热系数小的绝热材料。( )√
7. 在定态传热中,凡热阻大的层,其温差也大。( ) √
8. 传导和对流传热的传热速率与温度差的一次方成正比,而辐射的传热速率与温度差的四次方成正比。( )√
9. 强化传热过程最有效的途径是增大传热面积。( )x
依据总传热方程 ,强化传热过程的主要途径有三条,但哪一条较有利,要作具体分析。
(1)增大传热面积A
增大间壁式换热器传热面积A,可提高过程的传热速率。但增大A,对新设计的换热器意味着金属材料用量增加,设备投资费用增大,这里有个经济上是否合理的问题。
工程上不是单靠增加设备尺寸提高A,而是从设备紧凑性考虑,提高其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如:改进传热面结构,采用螺纹管、波纹管代替光滑管,或采用新型换热器如翅片管式换热器等,都可以实现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大的效果。如列管式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是40-160m2?m-3,而板式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则为250-1500m2?m-3。增大传热面积对正在使用的换热器显然是不易实现的。
(2)增大平均温度差
由冷流体和热流体的初、终温度决定,其中物料的温度由生产工艺决定,一般不能随意变动,而冷却和加热介质的温度则因选择介质的不同而异。
冷却剂一般用水,其进口温度随水源与季节不同,出口温度高低不仅影响传热温度差,而且也影响冷却剂用量。通常根据经验保证 不小于10℃即可。
加热剂的选择应考虑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若温度不超过200℃,多用饱和水蒸气为加热介质;若超过200℃,压力太高而使锅炉投资加大,且蒸汽管和换热器都要耐更高的压力,此时可采用其它加热介质。
当工艺规定冷、热流体温度时,采用逆流换热可获得较大的 ,亦可改用严格逆流的套管换热器或螺旋板换热器实现 的增大。但增大 的这一措施,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工艺因素的制约。
(3)增大传热系数K
增大传热系数K是强化传热过程最有效的途径。由K的计算公式:
可知,提高h和 、降低 都能使K值增大。通常 / 值较小,所以应在提高两个h上下功夫。当h1和h2数值接近时,两者应同时提高;当h1 <
由于Q=KS△T 当冷凝时K与△T的负四分之一成正比 于是K变为原来的2的四分之一次方 又因为△T变为原来的2倍 两者相乘
由于壁温近似热阻较小的一侧,顾T-t增加一倍,又k与温度无关,由速率方程可知,近似为2^(3/4)
另一侧热阻忽略则K=a,对蒸汽膜状冷凝a正比于△t的-0.25次方,△t变为2倍q=K×△t
冷凝时a与t成2^-1/4,乘以2就得到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