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布式文件系统?
分布式文件系统(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指文件系统管理的物理存储资源不一定直接连接在本地节点上,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节点(可简单的理解为一台计算机)相连。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一个典型的网络可能包括多个供多用户访问的服务器。另外,对等特性允许一些系统扮演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双重角色。例如,用户可以“发表”一个允许其他客户机访问的目录,一旦被访问,这个目录对客户机来说就像使用本地驱动器一样。
什么是超融合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也被称为超融合架构,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x86服务器)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超融合产品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超融合架构一般包括存储模块,虚拟化模块,控制管理模块,数据保护与容灾模块等,而这个存储一般用的就是分布式存储。而分布式存储不一定是分布式文件系统,也可能是分布式块存储。比如SmartX的超融合架构就是基于分布式块存储,还有一些厂商是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
但如果深究分布式块存储的实现技术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分布式块存储是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的。大致的原理是:先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将物理磁盘管理起来,形成一个池(十分类似于Google GFS);从这个池里面创建文件,例如500GB的文件;然后通过块设备网关,例如iSCSI网关,将这个500GB的文件变成500GB的虚拟硬盘(块设备),对外提供服务。
超融合系统架构
超融合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其实两者无论在应用场景,还是在架构设计,都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首先,超融合的出现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推动客户选择超融合的主要原因是:
- 敏捷性:在数据中心内具有公共云速度、效率和经济性。
- 可扩展性:从小规模开始,可轻松纵向或横向扩展,同时保持性能水平。
- 简单性:用软件驱动的自动化和生命周期管理来简化运营。
超融合系统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超融合基础架构还提供了具有高效可扩展性的虚拟化就绪环境。此外,由于简化了采购和部署并降低了管理成本和复杂性,它还可能实现资本和运营支出的减少。
通常超融合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横向扩容,但是不一定是分布式文件系统,比如杉岩的超融合一体机。
而分布式文件系统,通常也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横向扩容,提供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文件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等存储服务。但分布式文件系统与超融合并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东西。
超融合是指计算、存储和网络的融合。
计算一般是指虚拟化,存储一般是指分布式存储,
网络一般是指SDN。分布式存储不一定是分布式文件系统,
也可能是分布式块存储。在超融合场景下,
“用户看到的”一般是指分布式块存储——
即为每个计算单位(虚拟机)
提供虚拟硬盘(块设备)的分布式存储。
当客户的IT预算有限,IT能力有限时,
会倾向于超融合,因为买一套东西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然而,当客户的IT环境变大变复杂的时候,
超融合的服务要求就体现出来了,
例如神州云科在拓展超融合业务时,
采用首先提供用户测试机的方式,
一方面帮助用户了解在不同的需求和应用环境下,
需要怎样的方案配合,才能实现用户利益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也通过实际使用场景的测试,
神州云科的售前工程师与用户一起,
共同设计一个更智能、更友好,更具扩展性,
性价比更高的超融合方案。为此,
神州云科提出了服务"三个一流"的承诺,
"一流技术能力、一流响应时间、一流服务态度",
所以,神州云科能顺利进入金融、医疗、教育、制造、安防
等多个超融合应用领域
区别就是,一个是叫超融合产品
一个是叫分布式文件系统
名字已经差别很多了,没有一个字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