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突发性耳聋一般见效时间

2025-01-05 09:00: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且西医治疗方法为主。是否起效与起效时间并不一定,而是与“是否早期及时用药”以及“是否在医生指导下正规用药”有关。一般来说,如果早期规范治疗,用药两个星期左右就会起效。到达60分贝比较严重,属于中度耳聋。治疗后如果达到25分贝-30分贝,属于恢复,并且可以说效果比较理想。

  1.概念:

  你耳鸣伴有听力下降,发生“突发性耳聋”可能性大。突发性耳聋患者往往事先并无任何不适,亦未发现任何疾病,却常在睡眠醒来或某些场合下,突然发生听力障碍,表现为耳聋、耳鸣,甚至伴有眩晕症状。我们将这种不明原因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统称为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实际上是耳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此种耳聋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下降到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以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八对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症状。近年来,由于突发性耳聋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突发性耳聋伴耳鸣多发生于中年人,过去认为女性多见,但近年来的临床患病率统计表明,在性别上无多大差异。突发性耳聋发病前并无明显的自觉病因,少数人发生于轻度或中度感冒、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之后。多数发生于一侧耳。其耳鸣表现为高音调耳鸣声,多为持续性,耳鸣可在听力下降前或下降后,也可能同时出现。突发性耳聋经治疗后,听力提高后耳鸣症状可长期不消失。

  2.病因:

  “肾虚导致耳鸣耳聋”是中医的说法。
  按照西医的观点,根据临床推测,突发性耳聋、耳鸣的发生与下列两种情况有关:
  (1)与内耳供血障碍有关: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迷路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小脑下后动脉或小脑下浅动脉,或直接从基底动脉分出。迷路动脉虽然可以通过鼓岬和骨半规管上的裂隙与颈内、颈外动脉的分支相交通,但这些吻合支均甚纤细,所以迷路动脉基本上是供应内耳血液的唯一动脉。加之椎-基底动脉-迷路动脉系统常常出现解剖变异,这就更增加了内耳供血系统的脆弱性。由于受冷、受热、疲劳、情绪激动、过敏及内分泌失调等诱发因素,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致发生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它的病理改变,可以是血管痉挛、水肿、出血、血栓或栓塞形成,以及血细胞凝集等,这样最终导致血流瘀滞、内耳供血不足,使内耳感音装置——柯蒂器遭到损害,引起耳聋、耳鸣等。
  (2)与病毒感染有关: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带状疱疹、风疹、麻疹病毒感染等都可引起柯蒂器损害,但不表现明显的全身症状。
  一旦出现突发性耳聋、耳鸣,就必须及时到医院诊治。在发病后7~10天内积极治疗,可能使听力完全恢复,耳鸣完全消失。可见突发性耳聋、耳鸣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治疗上常用血管扩张药、抗血栓形成药或纤维溶栓药、维生素、糖皮质激素、适量的镇静药,也可用高渗葡萄糖、低分子右旋糖酐、三磷酸腺苷、山莨碱等药。

  3.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如果听力下降不太明显,症状比较轻微的,可以在医生检在后,经医生同意,在家治疗;如若症状显著,耳聋严重,甚至伴有眩晕者,则需尽早住院治疗。
  (1)西医药治疗:
  多采用静脉给药结合肌肉注射的疗法,也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同时配合维生素B1、B2肌肉
  注射。或配以中药针剂,如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液等,滴注。
  (2)中医药治疗
  1)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多为气滞血淤,耳部经络被淤血所阻塞,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发生了耳鸣、耳聋等表现。
  治法:活血祛淤,通络开窍。
  方法:柴胡6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路路通10克、菖蒲10克、生甘草6{克。伴有眩晕加菊花10克、双勾藤10克、夏枯草6克。体质虚弱者加党参10克、炙黄芪10克。情绪易急躁者加白芍10各、灵磁石30克。
  2)针灸治疗或做体外反搏治疗均有辅助作用。

  4.预防与调养

  (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4)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发生耳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疑问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