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职责是什么

2024-11-27 16:36:2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主要职责任务是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第一书记任期一般为2年以上,不占村“两委”班子职数,不参加换届选举,任职期间,原则上不承担派出单位工作,原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党组织关系转到村,由县(市、区、旗)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

扩展资料

一、“住下来”是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前提

在走访中发现,有的第一书记聊起驻村情况,就打开了话匣子,如行云流水,侃侃而谈;有的则支支吾吾,像太阳下面晒豆子,半天蹦不出几个词。经过深入了解,凡是对村情如数家珍的大都长期吃住在村,凡是敷衍塞责者大多是“候鸟”,经常“走读”。

省委选派第一书记时,就明确要求第一书记在村工作的时间不得低于全年工作日总数的2/3,这是一个硬杠杠。要想切实把省委的要求落地生根,我认为就要有“三心”。

第一,要专心。农村第一书记,这个称谓就明确提出了工作的地点是农村。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必须真正从派出单位纷繁复杂的业务中脱出身来,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

不要再承担派出单位的任务,派出单位也不要给第一书记安排工作,更不得要求其提前返回工作岗位。对于借口单位忙、走不开,长期不在村开展工作的,要结合平时履职情况和组织考评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召回调整,重新选派。

第二,要舒心。组织部门要建立关怀机制,根据实际需求,开展菜单式专题培训,传授开展群众工作、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帮助第一书记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乡镇党委要确定专人负责,班子成员要与第一书记建立“一对一”帮带机制,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同时,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掌握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第三,要安心。派出单位要夯实第一书记的后勤保障,定期安排体检,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品,落实生活、交通、通讯补贴和每年不低于1万元工作经费及扶贫资金专项帮扶经费,确保安心在村工作。

二、“帮起来”是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核心

在与第一书记座谈中了解到,有的第一书记到驻村没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工作上存在等靠思想,习惯于按部就班。组织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就是希望第一书记发挥素质高、能力强、思路活的优势,帮助广大贫困农村开展好各项工作。我认为,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就要以“三个帮”为抓手:

第一,帮党建提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第一书记帮扶首先要舞好党建工作这个龙头。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领头雁”培训、发展党员、党员冬训、三会一课等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具体到目前,就是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内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内规章制度不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度不大、“两委”班子不健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逐项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整改一项、销号一项,推行项目化管理,实行挂图作战,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

第二,帮制度完善。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往往矛盾与问题交织,要想理清工作头绪,摸准命门,就要有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机制做保障。

当前,就要在认真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围绕村党支部和党员活动、村民代表议事、村务财务公开等方面工作,全面梳理总结近年来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帮助指导村级组织及时修订完善原有制度,形成切实可行、管用有效的工作制度,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第三,帮观念转变。思想决定行动,就是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为之付出什么样的行动。当前,脱贫进入攻坚阶段,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目前,广大农民群众想发展的心情非常迫切,但囿于信息闭塞、文化有限、眼界不宽等条件的制约,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为第一书记,要积极回应群众所盼,注重从智力扶贫抓起,多开展送文化、送技术、送知识“三下乡”等活动,解放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帮助他们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举办“能人课堂”。

定期邀请群众身边的致富带头人和种养殖大户,采取座谈交流的形式,手把手传授技术,面对面介绍经验,现场解答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办法,进行宣传推广。

三、“连起来”是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关键

调研中发现,有的第一书记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政策吃得准,情况摸得透;有的工作起色不大,开展工作习惯于单打独斗,出力不少,出活不多。究其原因是工作方法不对头。我认为,第一书记要想开展好驻村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必须统筹利用好各方面资源,连好“三条线”。

第一,上连天线。俗话说:给人一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第一书记作为农村政策的宣传员,肩负着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的责任。在向农民群众宣传讲解前,首先必须自身硬,要及时了解上级的新政策、新精神,反复研读,入脑入心。

在此基础上,要采取建立宣传栏、制作宣传版面、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彩页、举办专题培训班、入户交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将中央、地方的惠农措施和强农政策送至千家万户,使群众吃上政策的“定心丸”。

第二,下连内线。众人拾柴火焰高。第一书记要注意发挥团队作战能力,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好派出单位这个“娘家人”的后盾作用。及时向派出单位领导汇报驻村的工作进展、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推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好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为农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支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第三,勾连外线。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优惠政策。要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理自留结转扶贫资金督导落实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吃透吃准县直有关部门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帮扶措施的基础上,走出去,跑上去,积极与农委、农业开发办、水利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联系,争取项目、争取资金。

四、“带起来”是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目的

座谈中发现,有的第一书记对自身定位不准,有的有镀金思想,有的有图清闲思想,而有的满怀抱负,想大干一番。我认为,第一书记必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要以“三个带”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第一,带强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的工作能不能做好、发展得怎样,关键是看有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两委”班子。抓班子,就是把培强一个好班子作为第一保障,选好带头人,完善规章制度,确定发展思路,为所驻村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书记”要把后进班子整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后备党员干部培养和村级规范化建设等多项任务,进一步提高农村班子的建设水平。

要借鉴机关班子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帮助村里建立健全班子运行、民主公开、决策议事、村务管理监督等规章制度;要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和指导,善于发现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推荐,不断增强农村班子活力。

第二,带对路子。路子对头,发展才有盼头。当前大部分农村苦于找不准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和龙头企业,脱贫步伐处于“起步走”阶段。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要把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作为首要任务,积极转变思路,想方设法帮助村里抓招商引项目,注重引导村集体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发展产业、做强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蓬勃发展;针对群众渴望致富的实际,发挥见识广、视野宽、资源多的优势,主动帮助群众找准发展路子,用情用理不用强,注意方法,强化引导,促进农村群众发家致富。

第三,带富村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有的是空壳村,村级党组织没钱办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首要的是开展好脱贫攻坚工作。要带头宣传党的扶贫开发政策,带头包联贫困户,带头完善扶贫手册,帮助村“两委”制定好脱贫计划,实施好个性化帮扶方案。要从产业发展、金融扶持、技能培训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造血功能,带领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严起来”是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保障

第一书记住在村里、干在村里,直接接触的是村里的干部和普通群众,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上级机关的形象和作风,代表着党的形象和作风,影响群众对党、对政府的看法。

通过入村了解,大部分第一书记都能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但也有个别第一书记存在有时在老百姓家吃饭不付费等问题。我认为,第一书记要从严律己,还需在“三讲”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威望,信服群众,才会在群众中留下好口碑。

第一,讲认真。对待村里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开展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步骤严密、程序规范、资料齐全、务实高效。特别是面对矛盾和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迎难而上,决不能临事而惧、瞻前顾后、贻误时机。

特别是对于低供煤发放、低保评定、种粮补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全程留痕,彻底杜绝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第二,讲廉洁。要强化自我约束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做到工作上高标准,主动“接地气”,生活上低要求,不搞特殊化。

要严守廉政纪律,带动村“两委”班子成员持续改作风、转作风,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不义之财莫取,非分之想莫生,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维护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三,讲风格。不准散布有损大局的言论,不准打牌赌博,不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准在任职的村报销个人费用,不准参与公款大吃大喝,在村干部或农户家搭伙要缴纳伙食费,不准接受礼金、礼品,不得参与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各种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书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第一书记”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几点思考

回答(2):

职责就是大官管村官,职务重置由乡镇驻村干部担任没有作用,形同虚设农业农村农民实质得不到改观。

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