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人们盖房子都是需要水泥的,但是在古代盖房子并没有使用水泥,而是使用了‘糯米灰浆’,糯米灰浆也是在石灰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古代比较成熟的建筑房子的技术。在质量方面有时要比现代的的水泥更为厉害的,但最开始人们还只是使用石灰来建造房子的,虽然有些坚硬但还是整体的质量不是很出色,在古代工人的智慧下人们终于创造了糯米灰浆。
古人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使用糯米灰浆的,而是通过烧制石灰,用石灰把沙子和水结合在一起成为建筑房子的用料,虽然使用起来比较的方便,但是因为整个用料的材质比较的粗糙,密度比较大,对于房子的稳定情况不是很好,如果遇到什么暴雨或者是自然灾害是没有办法抵抗的,在没有糯米灰浆出现之前,人们通常都是使用石灰和沙子与水结合的用料的。
糯米灰浆是在南北朝出现的,因为南北朝战事比较多,所以人们为了抵御外来人群就创造了这种用料,做法就是把糯米煮烂之后倒进石灰和沙子与水中,形成更加粘合度更高的用料。但因为糯米的产量在当时比较少,所以这种材质没有普及,随着经济的发展,糯米的产量变得越来越多,在明朝的时候很多的城墙和水利工程都是通过糯米灰浆制造完成的。
糯米灰浆在当时的古代是建筑房子和其他工程最重要的用料,同时它的质量也是很高的,不差于现今的建筑房子的技术,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糯米灰浆的使用方式也不适合当今。同时也因为年代的原因这种技术也慢慢不在被人们熟知,而且每次使用都需要很多的糯米的,对于人们来说糯米是粮食,现今混凝土的使用也就避免了浪费粮食的结果,而且技术也是很高的。
好像是用米饭加些什么东西粘合的,但是很牢固。
在没有水泥之前,普通百姓一般用黄泥,把黄泥辗细后加水和好后反复踩踏,在过程中不断加入扎成小段的草,这个过程叫烫泥,烫的好的泥可以用于石头间填充和粘合,强度不及水泥,但是材料就地取,成本低,也可以制成土坯,砌墙用。
对于有钱的人家就用生石灰加水炼成石灰粉,地上挖一大坑,铺上青石板,把石灰和麻刀(用麻皮加工)用水泡在水里,叫做沥灰,一般泡一个月左右,这个灰髙用来砌青砖墙,抹白墙强度非常好,现在保留下来的清代的民宅大多数是这种工艺的。
古人建房一般七大步骤:
第一步——抄平放线
这是建房最基本的,即用水平仪等专用仪器去测量地面的平整度,观测物体是否在一个同一水平面上,即标高相同。
第二步——开挖槽基
即为埋设建筑基础需的要而开挖土体形成低于地面的空间,类似于沟槽。
第三步——筑基砌磉
即我们常说的打地基。
第四步——安置柱顶石。
中国古建筑素来讲究“房倒屋不塌”,这主要是支撑房屋的达木柱子起了最重要的承重作用,因此,这些柱顶石一方面可以让立在它上面的大木柱更加稳固,同时也防止木头柱子直接接触地面受潮。
第五步——包砌台明
古代的房屋,尤其是宫殿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之上,比如故宫的三大殿,而台基的边缘就叫做“台明”。
第六步——椽望安置
打好了台基,柱子也立起来了,接下来就要在屋身和屋顶花功夫了,要安置各种的柱子、椽子、檩条等。这样一个房子的基本结构才算完成。
第七步——毡背铺瓦
最后一步,在屋顶上铺设瓦片,这样才能让整个屋顶充实起来,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