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024-11-07 23:45:3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国近代史的框架体系曾经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构建的。即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三大高潮、十大事件。所谓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三大高潮,即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十大事件,即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这样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或者说只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史学界有人提出“一个主流、四个阶梯”的新体系说。所谓一个主流,即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主流,所谓四个阶梯,即近代社会经过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这四个阶梯而前进。这个新体系强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研究的中心。这个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经济史,它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以往研究者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近代史核心内容的忽视
20世纪80 年代以来,也有人主张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来解释经济领域中生产力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政治领域中的革命与改良,文化领域中的西学与中学之争。从而把近代社会发展的过程写出成“西化”与“反西化”的矛盾运动过程。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我们认为,要理清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确立近代史的合理框架,就要真正抓住中国近代历史的本质和内涵,这就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为此,“把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国;近代史的中心线索,这是个本质的提法。”“但是,单纯地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又没有概括事物本质的全部。”“这个中心线索应该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汪敬虞2001)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性与半封建性。“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来自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新生力量对旧的生产关系的突破,而是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的冲击,是出自中国原来的正常发展过程的中断,这是造成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补充:
一.中国近代史概念: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二.时间断限: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分期:1.按历史发展划分为两大时期: ①.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
②.中国近代后期:(1919~1949年)
2、.按中国革命性质划分为两个时期: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3、.按政权更替划分:①.晚清时期:1840~1912年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底
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4~1949.
四.中国近代史: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前期社会总体特征: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补充: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
(1)、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
(2)、封建主义虽然受到打击,但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相勾结,残酷统治中国人民;
(3)、自然经济的基础遭破坏,但在经济生活中仍然占优势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4)、由于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使中国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两大社会矛盾并存(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6)、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落后;
2、.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大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期(1840~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或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后期(1919~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分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世纪50、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六、百年巨变的启示:
1.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它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
2.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3.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探索史,它告诉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成功,只有共产党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民主革命的胜利;

回答(2):

中国近代史的框架体系曾经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构建的。即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三大高潮、十大事件。
所谓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
三大高潮,即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十大事件,即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
这样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或者说只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史学界有人提出“一个主流、四个阶梯”的新体系说。
所谓一个主流,即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主流,所谓四个阶梯,即近代社会经过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这四个阶梯而前进。
这个新体系强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研究的中心。这个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经济史,它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以往研究者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近代史核心内容的忽视。
编辑于 2018-05-24

回答(3):

1. 科技与文化的西方化:近代中国逐渐呈现出科技与文化的西方化趋势,欧洲的技术和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国社会中。2. 外族侵略与国家危机:清朝时期,中国屡次被列强入侵,导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政治和社会危机。3. 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在社会政治环境和科技革新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了诸多变革和解放的思想,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4.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变化:中国在近代时期陆续实施了数次政治改革,但一直未能有效实现现代化政治的改革。5.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觉醒:中国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助推中国近代历史的变化和超越。6. 阶级矛盾与社会动荡: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冲突激化。7. 经济形态的变化与经济发展:中国近代时期,经济形态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城市经济的发展、外贸贸易和制造业的发展等,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柱。8. 文化传统与现代意识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碰撞和冲突,使得中国社会始选掀起思想文化的新革命,引导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走向。

回答(4):

中国近代史主要特征包括:1.列强入侵:19世纪后期,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中国的门户,造成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2.封建主义的衰落:清朝封建王朝的统治和思想道德制度逐渐崩溃。3.革命和反抗:中国人民曾进行过多次反对外侵和内部统治者的革命和抗争。4.现代化的开始: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9世纪开始的,中国逐步地向现代化迈进。5.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兴起,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经历。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