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街道的历史沿革

2024-10-31 01:22:5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古称荆溪邑、阳羡城。1946年称双溪镇,1948年改称义兴镇,1949年改称宜城镇,1954年改为宜城区宜城镇。1958年设立红旗公社,1959年1月更名为宜城公社,1959年2月恢复宜城镇。1991年铜峰乡并入。1997年十里牌乡并入,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梅林、沧浦、溪隐、东山、碓坊、城南、宜城水产、宝塔、东虹、南岳、?滨、南华、铜峰、南河、土干、梅东、梅园、潢潼、山门、长圩、下漳、新塘、唐公、诸桥、宜北、花圩、城北、巷头、边庄、西干、陆家、石坝、文庄、新杏、和平、吕家、东梅、袁桥、十里牌水产39个行政村和共和街、大同街、新华街、常胜街、生产街、建设街、民主街、和平街、宜城水上、?宾、朝阳、太?、阳羡、茶东、茶西、荆溪、宜滨、阳泉、荆南、宝东、荆阳、阳东、荆东、宝西、土城25个居委会。2000年红塔镇并入。
2003年,全镇辖荆阳、茶东、荆南、茶西、荆东、和平、岳堤、民主、土城、新华、荆溪、宝东、九滨、阳东、阳羡、北虹、板桥、太鬲、宜滨、西木、大同、曲坊、金三角、中心、阳泉25个社区和沧浦、溪隐、东山、城南、碓坊、东虹、宝塔、长圩、下漳、新塘、塘公、宜北、城北、巷头、边庄、文庄、东梅、花圩、袁桥、徐坝、谈家干、前杏、后管、桂庄、红塔、徐家桥、轸村、桥头、张墅、肖庄、宋渎、周家浜、上堡、杏里34个行政村(另,岳堤南苑、绿园等社区和谢桥、梅园、南河、铜峰、南岳等村由环科园管理)。11月14日,根据《市政府关于新庄镇王婆村等四个村民委 员会区域调整的批复》(宜政发[2003]259号),新庄镇的东郊村委会归属宜城镇管理。
2005年3月17日,《市政府关于同意调整宜城镇长圩村等12个村民委 员会区域的批复》(宜政发[2005]55号)同意如下调整:一、长圩村委会与新塘村委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长新村委会。二、宋渎村委会与周家浜村委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宋渎村委会。三、后管村委会与桂庄村委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后管村委会。四、轸村村委会与谈家干村委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谈轸村委会。五、徐家桥村委会与上堡村委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徐家桥村委会。六、桥头村委会与张墅村委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张墅村委会。2005年底,全镇辖沧浦、溪隐、东山、城南、碓坊、东虹、宝塔、宜北、城北、巷头、边庄、长新、下漳、唐公、花圩、东梅、袁桥、杏里、文庄、徐坝、前杏、后管、红塔、徐家桥、谈轸、张墅、肖庄、宋渎、东郊、南河、铜峰、南岳、梅园、谢桥34个村和荆阳、荆东、荆南、岳堤、荆溪、土城、氿滨、茶东、茶西、和平、民主、新华、大同、宝东、阳东、阳羡、中心、北虹、板桥、太滆、宜滨、阳泉、西木、金三角、曲坊、岳堤南苑、绿园、文昌28个社区(其中,岳堤南苑社区、绿园社区、文昌社区、谢桥村、梅园村、南河村、铜峰村、南岳村实际由环科园管理)。2005年,宜城镇东靠新庄镇,南连丁蜀镇,西邻新街镇,北接屺亭镇、高塍镇,面积87.13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1.7万亩,常住人口18.886万人。镇驻地建成区面积25.96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宜城教育西路,在市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处。
2006年3月10日,《市政府关于同意撤销宜城镇溪隐村等10个村民委 员会的批复》(宜政发[2006]41号)同意如下调整:一、撤销溪隐、东山、城南、碓坊、东虹、宝塔、宜北、城北村委会,实行相应的社区管理。二、撤销唐公、袁桥村委会,分别建立唐公、袁桥社区。同日,《市政府关于同意调整宜城镇巷头村等8个村民委 员会区域的批复》(宜政发[2006]42号)同意如下调整:一、巷头村委会与边庄、徐坝、后管村委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巷头村委会。二、谈轸村委会与前杏村委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谈轸村委会。三、张墅村委会与肖庄村委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肖张墅村委会。
2006年,撤销宜城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宜城街道,管理38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以芜申运河为界,宜城镇辖区内芜申运河临城内侧区域为管辖范围;芜申运河外侧区域为宜兴经济开发区管辖范围,该区域内原属宜城镇的社区居委、村(组)、企业委托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非成建制的村(组)可以设立新的村委会或并入邻近村委会。原红塔镇1949年为红塔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9年撤乡设镇。1996年,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辖徐坝、田舍、前杏、谈家干、坳桥、塘桥、后管、凌家、临庄、桂庄、红塔、西木、徐家桥、轸村、桥头、陈家、北谢、张墅、肖庄、城塘、宋渎、云爱、芦荡、周家浜、场上、黄干、上堡、红塔水产28个行政村。2000年撤镇并入宜城镇。2007年,将宜城街道的红塔、肖张墅、宋渎、徐家桥、桂庄等5个行政村划归高塍镇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