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金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金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白点病的治疗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3%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治疗方法】
1、提高水温至28度,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就会逐渐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恒定,病鱼基本功就会痊愈。
2、在10千克水中滴入数滴经稀释后的硝酸亚汞溶液,水浴病鱼5~10分钟或在125千克水中滴入硝酸亚汞溶液效果显著。硝酸亚汞因药性较烈,用药时应注意一次性使用,若重复用药,会引起鱼的各鳍腐烂。
【预防方法】
1、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样能杀死水中的小瓜虫;注意温差不要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投放硝酸亚汞对鱼做浸浴,但要注意此药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白点病:
这种病是由原生动物所引起,病原体名为白点虫,它会深入皮肤的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患有此病的金鱼全身满布白点,每个白点胞囊内含有许多幼小白点虫,白点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长大并增加数目,后来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更多的小白点。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借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若不立刻治疗,病鱼身体会迅速受严重破坏而死亡。当白点虫侵入鱼体后,药物治疗不能奏效,只有当小白点虫在鱼体繁殖后,新个体游到水中,药剂才能杀死它们。治疗法为使用百分之0.01浓度的孔雀绿溶液,把病鱼浸泡多天,直至小白点完全消失,孔雀绿溶液的毒性很强,不可使用过量,否则金鱼亦会被毒死,或使用市售的Sera治白点剂、美利坚立灭白点、女王鲸治白点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白点病物理治疗方法,使用药物治疗金鱼白点病新手不易掌握,且治疗效果不佳。推荐物理治理方法一则,使用加温器将水温非常缓慢的逐步加热到28摄氏度,并保持3天,之后逐步回复正常水温并调换新水,一周内白点原虫全部脱离。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副作用小,治理效果非常好。
品种:
据统计金鱼品种大约有300多种,还在不断出现新品种,基本分为五大类:
草种(grass goldfish):体形和鲫鱼类似,但颜色鲜艳,如:“红鲫鱼”。
文种(wen goldfishes):体型俯视呈篆体的文字型,故名。基本和龙种相似,但眼球不突出,如:“珍珠(于1900年培育出现)”、“翻鳃(于1911年培育出现)”等品种。
龙种(groups.dragon-eye goldfishes):是金鱼的典型品种,眼大膨出,尾鳍有四叶(双尾),如“龙睛(于1592年培育出现)”。
蛋种(oval goldfishes):体型肥硕像蛋型,故名。主要特征为没有背鳍,眼球不突出,如:“虎头”、“水泡眼(于1908年培育出现)”等。
其演化过程是:野生鲫鱼首先演化成金鲫,经过草金鱼和金鲫这两个环节后,再发展成文种,然后演化出龙种和蛋种这两个近亲品种。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金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金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治疗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3%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罗汉鱼
发现罗汉鱼身上长白点,这多半是因为感染了小瓜虫病。这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患病的罗汉鱼身体上会长满这种白色的小点,而且到后期白色的点就会变成一层薄薄的白色网状物。如果不尽早的治疗,罗汉鱼为因此而丧命。
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主要发生在水温比较低的季节。初期白点会主要寄生在罗汉鱼的鳍部眼部及鳃等各布满约0.5-1.0MM之小白点,然后在渐渐的扩展到全身。患病的罗汉鱼身体会发痒,为缓解不适它会在石头上磨擦鱼体。严重的白点病会大量的寄生在鱼儿的腮部,增加黏液分泌,最后导致罗汉鱼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要治疗白点病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在罗汉鱼患病初期可以将水温提高到27-30摄氏度,破坏小瓜虫的生存环境,让那些寄生在鱼体表面的小瓜虫自动的脱落。同时,可以使用0.3%的盐水浸泡鱼体3-5分钟,每天一次,在3-5天后罗汉鱼即可痊愈。
同时,饲养还可以使用以甲烯蓝2-5PPM,连续浸泡患病的罗汉鱼3-20天;或者使用孔雀绿0.05-0.2PPM,每个2-3天药浴1次,连续进行5次左右的药浴,就会发现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饲养者发现罗汉鱼身体上存在白点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进行治疗,药浴罗汉鱼进行杀菌消毒,然后给它提供一个新的、安全的生活环境,让它可以尽快的恢复健康。千万不能随意的拖延治疗时间,而导致罗汉鱼最后大量的死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