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的书时间久了就会忘记再读起来感觉和新书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2025-04-14 00:24:5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最近在给团队中一个新加入的小伙伴,就叫他小杨吧。刚开始给小杨进行培训,其中一项学习就是给他列了一个书单,需要看完并完成读书笔记。但是第二天,小杨就说碰到了问题,看书总是看完后面忘了前面,不记得自己都读了些什么,要不然只能死记硬背,才能记住,这样的话,书单的任务根本完不成。

我问小杨是怎么看书的,小杨说,就是拿起来直接看呀,能记多少就记住多少。这也是经常碰到别人跟我说的看书方式。

看书学习,但有多少人选择的是跟小杨一样的看书方式呢?其实刚开始我也是这样看书的,感觉自己真的只是看了,完全没印象,更不要说应用了。但是随着工作的转变,我迫切面临的就是,怎样才能有效的通过看书学习!

经过不断改进,我认为看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主动阅读,持续输出。

当我看到《高分读书法》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这里面更具体的描述了怎么来实践这两个部分。

作者西冈一诚是日本东京大学在读学生,据他自述高中时是名副其实的垫底王。成绩差到什么程度呢?在高三时,西冈一诚偏差值在35分上下徘徊,相当于在一万名学生里排在9千名以后。残酷的现实是,他复读两年,连续两次报考东京大学,都毫无意外地失败了。

逆袭发生在第三年,他彻底分析了东京大学入学考试题后发现,东京大学看重的不是学生知识量的多少,而是能否活学活用“符合最低标准的知识量”,也即是否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他调整复习思路,读书时不再是被动地记住知识,而是主动地问“为什么”,通过不断地与书本对话来锻炼思辨能力,成绩果真得到大幅提升,当年就如愿考入东京大学。

在这本书当中,作者提到了非常有实践性的五个读书步骤。

步骤一:做假设。在阅读之前,充分准备,提升读书过程中对书本透彻理解的能力。

步骤二:做记者。用采访式的阅读,让书内的理论框架更加清晰。

步骤三:整合法。让你可以通过一句话说出全书的重点内容,把复杂变得简单。

步骤四:检验法。可以增强多角度看事物的能力。

步骤五:议论法。通过探讨、辩论,让你能够长久的掌握这项知识。

前面的四个步骤能够帮助你尽可能主动的掌握阅读目的和阅读节奏,在步骤五当中,可以通过输出知识的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帮你把学到的知识扎实落地。

那么在主动阅读的第一步,如何做假设,西冈一诚也给了四个方法。

第一: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写下你的阅读目标。

看每一本书,当你决定翻开的时候,你是带着目的的,哪怕仅仅是针对畅销书,你也有自己想要的收获,甚至是简单的聊天谈资。所以,在阅读开始,你需要知道你的阅读目标。

第二:边看目录,边思考如何使用书中内容实现目标,并写下具体方法。

有多少人看书是直接略过目录的,从现在开始,一本书首先不能错过的就是目录。

第三:相比阅读目标,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在上一条的具体方法后面写下自己目前水平。

知道自己在哪里,也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才能看到明确的路。

第四:如果实际读书时发现与假设有出入,那么每次都要修改假设。

一边看,一边修正,直到目标更加切合实际与具有可操作性。

还有关于平行阅读,两本书的对比来读,都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读书法。

关于怎么选择字要读的书,也提到了五个选书的方法。读畅销,读经典,主题阅读,推荐阅读,难度阅读,都具有实际的可参考价值。

在这样一步步的具体做法当中,这本《高分读书法》不仅是一本带你逆袭学霸的书,而是让你能够掌握书本内容的主动学习方法,还能让你之后真正掌握,牢固的扎根于脑海当中。

如果你也想快速阅读,想通过读书来学习,希望提升个人思辨能力,想提升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那么这本《高分读书法》你一定可以看看。

回答(2):

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对之前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回答(3):

读过的书时间久了就会忘记再读起来感觉和新书一样,我觉得这是因为你在读书的时候根本没有用心,只是囫囵吞枣地把它看了一遍等等。

回答(4):

因为你的大脑记不住那么多知识。很有可能是你当时就没有读明白,所以过后很快就忘了。